麻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由ldquo江南百景图rdquo
TUhjnbcbe - 2021/1/22 3:39:00

小伙伴推荐了一款“热搜”手游——《江南百景图》,画风清丽,主题有趣,加之和专业沾关系,玩了几天,拙见小得。

游戏主旨“你将成为城市的设计师,描绘蓝图、兴造建筑、规划布局,经营赚钱。同时安排居民起居工作,写意世间百态,或者带领大家奇遇探险……这里,就是你的世外桃源、绿野仙踪。”

游戏菜鸟,本文不涉游戏攻略,谨为一名城市规划工作者,觉得这个游戏有趣和可考之处。

游戏的主旨:体验“兴造建筑、规划布局,经营赚钱”,玩家必须统一权衡,不断发展,才能构建完整的江南水乡画卷。

个人游戏原则:在发展GDP前提下,环境评价基本达良,进而追求城市空间、功能布局的最优化,最后,调整配景组合,是微观空间设计的小乐趣。(本文相关结论仅就游戏二十级内应天府情况评价。)

1

所有游戏都一样,如果不致力挣钱,就难以升级(纯氪金选手除外)

游戏既设提升“铜钱”的调控策略——功能集聚,方式是不断在新区预设提高金钱获得水平的主题雕像,并明确其影响内容及范围,影响的内容具备某种相关性:或产业链的上下游,或可以良性竞争之功能,或相关功能可以互补(实际观察游戏集聚的功能类型,基本也具有功能聚合提升效益指数的可能性)。所以,为了提高铜钱收益,玩家应优先在该区集聚雕像可影响的功能。

映射真实的城市发展,这种功能集聚也是效率提升的重要策略。但是,现实城市是真实的、系统的复杂体,所有加之于上的策略都是在一定界限内才会发生正面影响,一旦某项原本有益的策略突破了其实施设定的条件,策略实施导致的负面影响就会迅速发生并扩大。

对城市来说,集聚工业用地是城市迅速发展时期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但是,这种“红利”初期有多诱人,后期产生的问题就有多难调整,最典型的两个问题就是:产城分离与环境质量下降。

产城分离

功能集聚,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策略。通过集聚效益快速提升GDP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策略。但是城市化到一定水平后,在初级阶段伴随追求发展而选择性暂时忽略的“功能组织”问题就会凸显:职居分离、产业规划与人口布局脱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滞后、产业新城与老城长距离通勤等,进而引发诸多城市社会问题,负面影响开始增长。

在合理的城市规模控制下,适度的功能集聚,有利于效率发挥;但是如果城市规模过大,功能集聚产生的功能分离、配套不足等问题,会明显提升城市平均运行成本,从而降低城市运转效率。

游戏是通过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控制集聚规模——明确划定雕像影响边界,即将城市发展过程中“边际效益递减临界点”这条实际测算比较模糊的“边界”用物理手段掐断,玩家就不会无限“集聚”相关功能。

环境质量下降

游戏设定有“环境评价”环节,我个人玩的时候会不时打开以检验绿化比例及绿化布局问题,但是,实际游戏中玩家的反面例子还是很多——当然积累铜钱是主要原因。

这个问题非常现实,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传统产业集聚区的环境问题都不容乐观,甚至连最基本的绿化隔离带都不能保障,遑论产业区内部环境的营建。因为“环境”是城市公共产品,环境恶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会让“个人”手里少一分钱,“个人”也没有建设“环境”的责任,所以,一旦有利益驱动,牺牲环境就会成为必然选择。

建设良好的城市环境是城市*府毋庸置疑的责任。一座城市空间环境的优劣,既反应其*府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天枰的平衡策略,也反应城市在环境建设体系的管理水平与执*力度。

2

“环境评价”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评价”

游戏的“环境”,主要是配置植物和城市小品,“环境”的作用是提升“繁荣度”,游戏时只需升级解锁,不需要投资;“公共服务设施”即游戏里的“娱乐”,作用也是提升“繁荣度”,游戏时既需要升级解锁,也需要投资铜钱(氪金利器)。

游戏“环境评价”这个设置,个人觉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置:系统从绿化规模、布局两个方面评价一定范围内生产、居住功能的“绿化”水平,促进玩家在“栽树”的同时考虑其与建筑物的关系;其在“繁荣度”上既从“量”的层面控制,也从“质”的层面控制,比如,在升级某类建筑时,如果其周边绿化水平不达标,就无法升级,这个“绿化水平”仅仅是针对该建筑周边的绿化水平,不可以在较大的区域内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环境评价”合理、严格、可控且有效。

同时,其“居住区”居民有设计“富裕程度”这一要素,所以推测,随游戏升级,难度提升,其有可能会发生“贫穷”甚至“破产”的现象,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不外乎投资失利,那投资失利的原因是什么?那会不会有一项就是环境恶化?

回归现实城市,我们城市环境质量的量化指标仍过于单薄,无论是规划、设计、建设乃至管理,都存在较大的“模糊空间”可以在“合理的框架内”调整;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绿化环境质量提升带来的正面效益难以直接用“铜钱”衡量。

一般来说,规划阶段会根据规范要求估算规划区的“绿化率”,但是这个“数字”在整个规划阶段以至后面的实际操作阶段都过于粗放,且验收监管、实际测算程序都欠规范,仿佛是一道咸鲜味道料理中的调料——糖,多寡随意。

我国城市化整体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调整,再次明申土地资源有限的重要意义,城市规划管理精细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与硬性要求,因此,城市绿化指标的管理与监督,也必须寻求新的思路。在这款小游戏中,从“环境评价”与“繁荣度”两个角度去测算绿化水平,是否有所启示。

3

这个游戏最磨人的玩法:功能空间调整

“功能空间调整”,即前述功能集聚过程。游戏玩法:“雕像”伴随“新地”开发出现,“雕像”影响的功能,是已建功能而不是未建功能,所以,一旦新地开发,就不得不“搬家”。目前看,游戏中“功能区”的设定是随机的,也就是你不太猜得到待开发地会集聚何种功能,当然,对于游戏来说,“未知”是探险,也是魅力,因为游戏中“搬家”没有成本。

但,真实城市的发展如果是“未知”的,就没那么有趣了。

诚然,城市发展过程确实存在“未知数”,这种未知数有自然的原因也有非自然的因素,但是这种“未知”是有限的,不会是全然未知,而且,伴随科技进步以及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新的研究方法不断被引入城市规划的研究过程,这种“未知”的范围会逐渐缩小。

新形势下国土空间规划要求规划编制“一张蓝图干到底”,这就意味着,规划过程的“未知数”必须尽可能的少,也就是对于未来发展的预测性必须尽可能趋近正确,提升预测的准确性必然要求预测方法的科学性。纵观我国城乡规划编制历程,规划研究及决策过程较多倚重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的区位理论。诚然,这种研究方法的选择与相关技术发展具有密切关系,简言之,二十年前,大多数人都难以想象:今天的我们带着手机路过一个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第二天会有专门人员致电。

信息化时代大规模数据库的构建已经让我们身处其中并切身感受信息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新思路、新方法,跨学科的交互研究已在多重领域碰撞出灵感,城乡规划研究本身就具备多学科知识融合的特征,时代科技的突破势必更会给城乡规划研究注入新的养分。新技术领域与方法的介入是城乡规划研究发展的必然之路,当既往的基础数据与规划理论,开始以各种全新的方式——可视化、虚拟现实、数学模型等展现在规划师面前,必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这是城市的时代之光,更是每一位规划师的时代责任。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由ldquo江南百景图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