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史上最全中草药图谱附主治功效
TUhjnbcbe - 2021/1/23 15:20:00
EDM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ohai.cn/fengshang/xinchao/20201229/490.html

再过一周就要端午节了,端午习俗多多,赛龙舟,包粽子,插艾蒿,戴香囊,饮雄*酒等等。那么,你知道为何端午要戴香囊,戴香囊又有哪些作用吗?今天中药君就来带大家一起了解中药香囊的知识哦。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也叫荷包。古人常喜随时携带,其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避虫的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近年来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受到医学界高度重视,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增强,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香囊又逐步成为流行趋势。

佩戴香囊有哪些好处

民间俗语有云,“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其中的香草袋就是我们常说的香囊或香包。一般认为佩戴香囊可以避邪驱虫,尤其适合幼儿。不过香囊的作用不止如此哦,作为中医的一种外用疗法——香佩疗法,中药香囊功效多多,其配方更是繁多,根据其不同功效,大致有下列几个作用:1、防治上呼吸道感染;2、驱蚊作用;3、防治鼻炎;4、安神助眠。

香囊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香佩疗法所使用的一般都是具芳香性的药材,在香囊中加入不同功效的中药,使其所含挥发油的气味通过口鼻粘膜、皮肤毛窍、经络穴位吸收,经气血经脉的循行而遍布全身,从而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香囊常用药材

香囊根据其不同功效有许多的配方,经常用到的中药有:菖蒲、艾叶、白芷、防风、苍术、白术、辛夷、薄荷、荆芥、藿香、佩兰、木香、香附、丁香、沉香、檀香、砂仁、豆蔻、草果、山奈、肉豆蔻、大茴香、小茴香、桂皮、陈皮、青皮、花椒、吴茱萸、金银花、菊花、野菊花、玫瑰花、苏叶、泽兰、细辛、鱼腥草、柴胡、麻*、冰片、薄荷脑等,同时根据中医药理论配伍一些具有益气活血、镇静安神、止咳化痰、解毒杀虫等功效的药物,如*参、*芪、丹参、川芎、桔梗、半夏、苍耳子、薰衣草、五倍子、*芩、山豆根等。

如何使用香囊

挂在车上

挂在房间

放在枕边

挂在包上

小儿白天可挂在胸前,晚上放在枕边

好消息:医院中药房将推出猜谜语赢香囊活动,只要您能准确猜中下列四个以上谜底,即可凭本条

TUhjnbcbe - 2021/1/23 15:21:00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 http://www.shcymc.com/2020/hongguanjingji_1114/26318.html

常用的中草药图谱

常用的中草药图谱全集来了,最值得您收藏的干货!

以下是常用中草药图谱及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介绍,供大家欣赏、参考。另外,这次特意给每一种中药都附上了别名,便于大家平时灵活运用。

(前方大量图片,建议在WIFI下观看)

解表类

1、发散风寒药

生姜

别名:大肉姜、鲜生姜

白芷

别名:芳香、泽芬

防风

别名:铜芸、茴草、百枝、屏风

苍耳

别名:常思菜、地葵、道人头、猪耳、刺儿棵

羌活

别名:羌青、护羌使者、羌滑、退风使者

细辛

别名:小辛、细草、少辛、独叶草、山人参

荆芥

别名:香荆芥、假苏、姜芥、四棱杆蒿、稳齿菜

桂枝

别名:柳桂

麻*

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2、发散风热药

牛蒡子

别名:鼠粘子、大力子、恶实

升麻

别名:周麻、鸡骨升麻、*脸升麻

柴胡

别名:地薰、茹草、柴草、茈胡

葛根

别名:甘葛、干葛、粉葛、葛条根

桑叶

别名:铁扇子、蚕叶

菊花

别名:甘菊、金蕊、真菊、药菊

薄荷

别名:蕃荷菜、土薄荷、南薄荷、人丹草、野薄荷

泻火药

1、清热泻火药

天花粉

别名:栝楼根、花粉、白药、瑞雪

决明子

别名:草决明、马蹄决明、千里光、假绿豆

知母

别名:连母、水须、穿地龙、羊胡子

栀子

别名:木丹、越桃、山栀子、*鸡子、*栀子

莲子心

别名:苦薏、莲薏、莲心

夏枯草

别名:铁色草、棒柱头花、榔头草、棒槌草、牛枯草

2、清热燥湿药

龙胆

别名:陵游、草龙胆、苦地胆、山龙胆、水龙胆

白鲜皮

别名:野花椒皮、白羊鲜、北鲜皮、臭根皮、八股牛、八挂牛、好汉拔

苦参

别名:地槐、苦骨、穿参、牛参、地参、野槐、山槐

鸦胆子

别名:老鸦胆、鸦蛋子、小苦楝、苦参子

*芩

别名:山茶根、*芩茶、土金茶根

*柏

别名:*檗、圆柏、檗木、川*柏

*连

别名:川连、川*连、姜*连、吴萸*连、酒连

3、清热泻火药

大青叶

别名:大青、北板根、大靛

山豆根

别名:豆根、北豆根、广豆根、苦豆根

北豆根

别名:蝙蝠葛根、北山豆根、山地瓜秧、蝙蝠藤

白头翁

别名:野丈人、头公、毛姑朵花、老公花

白蔹

别名:白根、山地瓜、鹅抱蛋、地老鼠、猫儿卵

连翘

别名:旱莲子、空翘、空壳、落翅

板蓝根

别名:靛青根、蓝靛根

金银花

别名:忍冬花、银花、双花、二宝花

鱼腥草

别名:紫背鱼腥草、紫蕺

蒲公英

别名:蒲公草、*花地丁、*花草、蒲公丁

4、清热凉血药

地*

别名:生地、生地*

赤芍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

牡丹皮

别名:丹皮、丹根、牡丹根皮

5、清虚热药

银柴胡

别名:银夏柴胡、银胡、牛肚根、土参

胡*连

别名:割孤露泽、胡连、西藏胡*连

泻下药

1、攻下药

大*

别名:将*、锦纹、锦纹大*、川*

2、润下药

火麻仁

别名:大麻仁、麻子仁、麻子线麻、山麻

郁李仁

别名:郁子、郁里仁、李仁肉、小李仁

3、峻下逐水药

千金子

别名:千两金、菩萨豆、续随子

巴豆

别名:巴仁、巴米、红子仁、泻果、猛子仁、巴仁

甘遂

别名:甘泽、陵泽肿、手花根、猫儿眼、胜于花

芫花

别名:赤芫、杜芫、头痛花、南芫花、药鱼草、九龙花、闹鱼花

京大戟

别名:大戟、红芽大戟、紫大戟、将*草

商陆

别名:章陆、章柳根、见肿消、当陆

祛风湿药

1、祛风散寒药

川乌

别名:鹅儿花、五毒、铁毒

木瓜

别名:木瓜实、铁脚梨

草乌

别名:乌头、独白草、土附子

威灵仙

别名:铁脚威灵仙、酒草阶、黑骨头、老虎须、七寸草、牛闲草

独活

别名:独摇草、独滑、长生

路路通

别名:枫实、枫草、九空子、枫草

2、祛风湿清热药

防己

别名:粉防己、汉防己、石解

马钱子

别名:番木鳖、苦实把豆儿、苦实、马前

秦艽

别名:秦胶、秦纠、左秦艽

桑枝

别名:桑条

3、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别名:南五加皮、五谷皮、红五加皮

狗脊

别名:金毛狗脊、金毛狗、金狗脊

桑寄生

别名:桃树寄生、苦楝寄生、广寄生

化湿药

广藿香

别名:土藿香、大叶薄荷、猫尾巴香、山茴香

苍术

别名:赤术、仙术、茅术、华苍术

豆蔻

别名:白豆蔻、草果、草豆蔻

佩兰

别名:兰草、木香、大泽兰、女兰、香草、杭佩兰

草豆蔻

别名:豆蔻、草蔻、草蔻仁、草果、扣仁

草果

别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

厚朴

别名:川朴、厚皮、重皮、烈朴

利水渗湿药

1、利水消肿药

冬瓜皮

别名:白瓜皮、白冬瓜皮

赤小豆

别名:红豆、小豆、野赤豆

泽泻

别名:水泻、芒芋、泽芝、天鹅蛋、水泽、如意菜、水白菜、及泻

茯苓

别名:茯菟、茯灵、松薯、松苓

薏苡仁

别名:薏仁、薏米、草珠子、回回米、六谷子、尿珠子

2、利水通淋药

川木通

别名:淮木通、山木通、花木通、白木通

车前草

别名:当道、蛤蚂草、车轮草、铁贯草

石韦

别名:石皮、金星草、石兰、石剑、石背柳

灯心草

别名:虎须草、赤须、灯心、灯草

3、利湿退*药

垂盆草

别名:半枝莲、佛指甲、狗牙半支、豆瓣子菜、狗牙齿、鼠牙半支、白蜈蚣

金钱草

别名:神仙对坐草、蜈蚣草、*疸草

茵陈

别名:茵陈蒿、绵茵陈、绒蒿

虎杖

别名:苦杖、斑杖、花斑杖、紫金龙、酸汤杆、山大*、阴阳莲

温里药

丁香

别名:母丁香、公丁香、雄丁香

八角茴香

别名:大料、大茴香、舶上茴香、八角珠、八角香

小茴香

别名:土茴香、谷茴香、草茴香、谷香、小茴、小香、香丝菜

花椒

别名:秦椒、蜀椒、巴椒、川椒

肉桂

别名:桂树、牡桂、玉桂、紫桂、大桂、桂皮

干姜

别名:白姜、干生姜、均姜、药姜

吴茱萸

别名:食茱萸、吴萸、气辣子、曲药子

附子

别名: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高良姜

别名:良姜、小良姜、海良姜、膏良姜

理气药

刀豆

别名:刀豆子、关刀豆、刀巴、马刀豆

土木香

别名:青木香、祁木香、玛奴、新疆木香

大腹皮

别名:槟榔皮、大腹毛、槟榔衣、茯毛

川楝子

别名:金铃子、仁枣

木香

别名:蜜香、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云木香、广木香

乌药

别名:台乌药、香叶子树、白叶柴、青竹香、铜钱树、白背树

佛手

别名:佛手柑、密罗柑、五指柑、手柑

陈皮

别名:橘皮、橘子皮、广橘皮、红皮

枳壳

别名:川枳壳、江枳壳、湘枳壳

枳实

别名:鹅眼枳实

香附

别名:香附米、莎草根、三棱草根

香橼

别名:钩橼子、香橼柑

薤白

别名:薤根、薤白头

消食药

山楂

别名:鼠查、棠球子、赤爪实、山里红果

麦芽

别名:大麦芽、大麦蘖、麦蘖、大麦毛

莱菔子

别名:萝卜子

驱虫药

苦楝皮

别名:楝木皮、楝树枝皮、楝皮、楝根皮

南鹤虱

别名:野胡萝卜子、鹤虱、窃衣子

使君子

别名:留求子、史君子、五棱子、君子仁、索子果

槟榔

别名:大腹槟榔、大腹子、槟榔子、橄榄子、槟榔玉

止血药

1、凉血止血药

大蓟

别名:鸡项草、野红花、将*草、马蓟、虎蓟、刺蓟、山萝卜、牛口刺

地榆

别名:白地榆、鼠尾地榆、*瓜香、绵地榆、红地榆、马猴枣

侧柏叶

别名:柏叶、丛柏叶

槐花

别名:槐蕊、槐米

2、化瘀止血药

三七

别名:山漆、金不换、参三七、田三七、田七

茜草

别名:茹芦、茜根、活血丹、小活血

蒲*

别名:蒲花、蒲草*、蒲厘花粉、蒲棒花粉

仙鹤草

别名:龙头草、金顶龙芽、刀口草、狼牙草

3、收敛止血药

白及

别名:白芨、甘根、呼良姜、白及子、白鸡儿

4、温经止血药

艾叶

别名:艾蒿叶、家艾叶、艾草

活血化瘀药

1、活血止痛药

川芎

别名:西芎、山鞠穷、香果、小叶川芎

延胡索

别名:延胡、玄胡索、元胡索、元胡

郁金

别名:马莲、*郁

姜*

别名:*姜、毛姜*、宝鼎香、*丝郁金、郁金

乳香

别名:熏陆香、马尾香、乳头香、天泽香

泽兰

别名:地笋、地石蚕、蛇王草、草泽兰

没药

别名:末药

2、活血调经药

川牛膝

别名: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肉牛膝

王不留行

别名:奶米、大麦牛、王母牛、留行子

丹参

别名:山参、红根、紫丹参、赤丹参、血生根、血参

红花

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

桃仁

别名:白桃、毛桃、红桃

益母草

别名:益母、茺蔚、野天麻、地母草

鸡血藤

别名:血龙藤、九层风、血筋藤、紫梗藤、血凤藤、大血藤、过岗龙

3、活血疗伤药

骨碎补

别名:猴姜、石毛姜、过山龙

苏木

别名:苏方木、棕木、赤木、红赤木、红柴

4、破血消癥

马钱子

别名:士的宁树、番木鳖、苦实把豆儿、火失刻把都、苦实、马前、牛眼、大方八、马钱树,马钱科、马钱属乔木

三棱

别名:荆三棱、光三棱

莪术

别名:蓬莪术、蓬术、广术、青姜

化痰止咳平喘药

1、温化寒痰药

天南星

别名:虎掌、南星、蛇芋、野芋头

化橘红

别名:柚皮橘红、化州橘红、柚子皮

白前

别名:石蓝、嗽药、鹅管白前

半夏

别名:水玉、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叶半夏、三步跳

芥子

别名:芥菜子、青菜子、*芥子

旋覆花

别名:金线花、夏菊、满天星、金盏花、猫耳朵花

2、清热化痰药

川贝母

别名:贝母、川贝、勤母

瓜蒌

别名:栝楼、药瓜、吊瓜

胖大海

别名:大洞果、安南子、胡大海、通大海、大海

前胡

别名:土当归、水前胡、野当归

桔梗

别名:梗草、苦桔梗、大药、铃铛花、尚头花、苦菜根

浙贝母

别名:浙贝、象贝母、大贝母、元宝贝、珠贝

昆布

别名:海带、江白菜

竹茹

别名:蛤壳、瓦屋子、花蚬壳

3、止咳平喘药

马兜铃

别名:兜铃、水马香果

白果

别名:鸭脚子、灵眼、佛指柑

百步

别名:嗽药、百条根、山百根、药虱药

桑白皮

别名:桑皮根、桑根白皮、桑皮、白桑皮

款冬花

别名:冬花、款花、艾冬花、九九花

罗汉果

别名:假苦瓜、光果木鳖、拉汉果

安神药

合欢皮

别名:合昏皮、夜合皮、合欢木皮

远志

别名:棘菀、细草、光棍茶、细叶远志、小草、小草根

柏子仁

别名:柏实、柏子、侧柏子

酸枣仁

别名:枣仁、酸枣核

平肝熄风药

罗布麻叶

别名:茶叶花、泽漆麻、野茶叶

蒺藜

别名:旁通、屈人、止行、刺蒺藜、硬蒺藜

天麻

别名:赤箭芝、独摇芝、离母、赤箭、明天麻

钩藤

别名:大钩丁、双钩藤

开窍药

石菖蒲

别名:山菖蒲、药菖蒲、金钱蒲、水剑草、石蜈蚣、九节菖蒲

补虚药

1、补气药

甘草

别名:国老、美草、甜草根、粉草、乌拉尔甘草

人参

别名:人衔、土精、棒棰、圆参、山参

大枣

别名:红枣、干枣、良枣

山药

别名:山芋、怀山药

白术

别名:冬术、山芥、于术、浙术

*参

别名:*参、狮头参、中灵草

*芪

别名:绵*芪、独根、二人抬

2、补阳药

巴戟天

别名:鸡血藤、兔儿肠、鸡肠风、猫肠筋

肉苁蓉

别名:地精、大芸

杜仲

别名:思仙、木绵、丝连皮、丝棉木、玉丝皮

补骨脂

别名:破故纸、怀故子、川故子

蛇床子

别名:野茴香、蛇米

淫羊藿

别名:箭叶淫羊藿、心叶淫羊藿、仙灵脾

3、补血药

白芍

别名:白芍药、金芍药

当归

别名:马尾归、秦归、云归、西当归

首乌藤

别名:夜交藤、田猪头、铁称陀

4、补阴药

牛膝

别名:怀牛膝、杜牛膝、牛盖膝、牛筋

石斛

别名:林兰、杜兰、千年竹、*草

麦冬

别名:寸冬、韭叶麦冬、麦门冬、寸麦冬

百合

别名:白百合

收涩药

五味子

别名:五梅子、山花椒、五味

五倍子

别名:文蛤、木附子

肉豆蔻

别名:肉果、玉果、顶头肉

罂粟壳

别名:米壳、粟壳

莲子

别名:水芝丹、莲实、莲蓬子

芡实

别名:水鸡头、鸡头实、鸡头子

全集来了,最值得您收藏的干货!

以下是常用中草药图谱及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介绍,供大家欣赏、参考。另外,这次特意给每一种中药都附上了别名,便于大家平时灵活运用。

(前方大量图片,建议在WIFI下观看)

解表类

1、发散风寒药

生姜

别名:大肉姜、鲜生姜

白芷

别名:芳香、泽芬

防风

别名:铜芸、茴草、百枝、屏风

苍耳

别名:常思菜、地葵、道人头、猪耳、刺儿棵

羌活

别名:羌青、护羌使者、羌滑、退风使者

细辛

别名:小辛、细草、少辛、独叶草、山人参

荆芥

别名:香荆芥、假苏、姜芥、四棱杆蒿、稳齿菜

桂枝

别名:柳桂

麻*

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2、发散风热药

牛蒡子

别名:鼠粘子、大力子、恶实

升麻

别名:周麻、鸡骨升麻、*脸升麻

柴胡

别名:地薰、茹草、柴草、茈胡

葛根

别名:甘葛、干葛、粉葛、葛条根

桑叶

别名:铁扇子、蚕叶

菊花

别名:甘菊、金蕊、真菊、药菊

薄荷

别名:蕃荷菜、土薄荷、南薄荷、人丹草、野薄荷

泻火药

1、清热泻火药

天花粉

别名:栝楼根、花粉、白药、瑞雪

决明子

别名:草决明、马蹄决明、千里光、假绿豆

知母

别名:连母、水须、穿地龙、羊胡子

栀子

别名:木丹、越桃、山栀子、*鸡子、*栀子

莲子心

别名:苦薏、莲薏、莲心

夏枯草

别名:铁色草、棒柱头花、榔头草、棒槌草、牛枯草

2、清热燥湿药

龙胆

别名:陵游、草龙胆、苦地胆、山龙胆、水龙胆

白鲜皮

别名:野花椒皮、白羊鲜、北鲜皮、臭根皮、八股牛、八挂牛、好汉拔

苦参

别名:地槐、苦骨、穿参、牛参、地参、野槐、山槐

鸦胆子

别名:老鸦胆、鸦蛋子、小苦楝、苦参子

*芩

别名:山茶根、*芩茶、土金茶根

*柏

别名:*檗、圆柏、檗木、川*柏

*连

别名:川连、川*连、姜*连、吴萸*连、酒连

3、清热泻火药

大青叶

别名:大青、北板根、大靛

山豆根

别名:豆根、北豆根、广豆根、苦豆根

北豆根

别名:蝙蝠葛根、北山豆根、山地瓜秧、蝙蝠藤

白头翁

别名:野丈人、头公、毛姑朵花、老公花

白蔹

别名:白根、山地瓜、鹅抱蛋、地老鼠、猫儿卵

连翘

别名:旱莲子、空翘、空壳、落翅

板蓝根

别名:靛青根、蓝靛根

金银花

别名:忍冬花、银花、双花、二宝花

鱼腥草

别名:紫背鱼腥草、紫蕺

蒲公英

别名:蒲公草、*花地丁、*花草、蒲公丁

4、清热凉血药

地*

别名:生地、生地*

赤芍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

牡丹皮

别名:丹皮、丹根、牡丹根皮

5、清虚热药

银柴胡

别名:银夏柴胡、银胡、牛肚根、土参

胡*连

别名:割孤露泽、胡连、西藏胡*连

泻下药

1、攻下药

大*

别名:将*、锦纹、锦纹大*、川*

2、润下药

火麻仁

别名:大麻仁、麻子仁、麻子线麻、山麻

郁李仁

别名:郁子、郁里仁、李仁肉、小李仁

3、峻下逐水药

千金子

别名:千两金、菩萨豆、续随子

巴豆

别名:巴仁、巴米、红子仁、泻果、猛子仁、巴仁

甘遂

别名:甘泽、陵泽肿、手花根、猫儿眼、胜于花

芫花

别名:赤芫、杜芫、头痛花、南芫花、药鱼草、九龙花、闹鱼花

京大戟

别名:大戟、红芽大戟、紫大戟、将*草

商陆

别名:章陆、章柳根、见肿消、当陆

祛风湿药

1、祛风散寒药

川乌

别名:鹅儿花、五毒、铁毒

木瓜

别名:木瓜实、铁脚梨

草乌

别名:乌头、独白草、土附子

威灵仙

别名:铁脚威灵仙、酒草阶、黑骨头、老虎须、七寸草、牛闲草

独活

别名:独摇草、独滑、长生

路路通

别名:枫实、枫草、九空子、枫草

2、祛风湿清热药

防己

别名:粉防己、汉防己、石解

马钱子

别名:番木鳖、苦实把豆儿、苦实、马前

秦艽

别名:秦胶、秦纠、左秦艽

桑枝

别名:桑条

3、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别名:南五加皮、五谷皮、红五加皮

狗脊

别名:金毛狗脊、金毛狗、金狗脊

桑寄生

别名:桃树寄生、苦楝寄生、广寄生

化湿药

广藿香

别名:土藿香、大叶薄荷、猫尾巴香、山茴香

苍术

别名:赤术、仙术、茅术、华苍术

豆蔻

别名:白豆蔻、草果、草豆蔻

佩兰

别名:兰草、木香、大泽兰、女兰、香草、杭佩兰

草豆蔻

别名:豆蔻、草蔻、草蔻仁、草果、扣仁

草果

别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

厚朴

别名:川朴、厚皮、重皮、烈朴

利水渗湿药

1、利水消肿药

冬瓜皮

别名:白瓜皮、白冬瓜皮

赤小豆

别名:红豆、小豆、野赤豆

泽泻

别名:水泻、芒芋、泽芝、天鹅蛋、水泽、如意菜、水白菜、及泻

茯苓

别名:茯菟、茯灵、松薯、松苓

薏苡仁

别名:薏仁、薏米、草珠子、回回米、六谷子、尿珠子

2、利水通淋药

川木通

别名:淮木通、山木通、花木通、白木通

车前草

别名:当道、蛤蚂草、车轮草、铁贯草

石韦

别名:石皮、金星草、石兰、石剑、石背柳

灯心草

别名:虎须草、赤须、灯心、灯草

3、利湿退*药

垂盆草

别名:半枝莲、佛指甲、狗牙半支、豆瓣子菜、狗牙齿、鼠牙半支、白蜈蚣

金钱草

别名:神仙对坐草、蜈蚣草、*疸草

茵陈

别名:茵陈蒿、绵茵陈、绒蒿

虎杖

别名:苦杖、斑杖、花斑杖、紫金龙、酸汤杆、山大*、阴阳莲

温里药

丁香

别名:母丁香、公丁香、雄丁香

八角茴香

别名:大料、大茴香、舶上茴香、八角珠、八角香

小茴香

别名:土茴香、谷茴香、草茴香、谷香、小茴、小香、香丝菜

花椒

别名:秦椒、蜀椒、巴椒、川椒

肉桂

别名:桂树、牡桂、玉桂、紫桂、大桂、桂皮

干姜

别名:白姜、干生姜、均姜、药姜

吴茱萸

别名:食茱萸、吴萸、气辣子、曲药子

附子

别名: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高良姜

别名:良姜、小良姜、海良姜、膏良姜

理气药

刀豆

别名:刀豆子、关刀豆、刀巴、马刀豆

土木香

别名:青木香、祁木香、玛奴、新疆木香

大腹皮

别名:槟榔皮、大腹毛、槟榔衣、茯毛

川楝子

别名:金铃子、仁枣

木香

别名:蜜香、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云木香、广木香

乌药

别名:台乌药、香叶子树、白叶柴、青竹香、铜钱树、白背树

佛手

别名:佛手柑、密罗柑、五指柑、手柑

陈皮

别名:橘皮、橘子皮、广橘皮、红皮

枳壳

别名:川枳壳、江枳壳、湘枳壳

枳实

别名:鹅眼枳实

香附

别名:香附米、莎草根、三棱草根

香橼

别名:钩橼子、香橼柑

薤白

别名:薤根、薤白头

消食药

山楂

别名:鼠查、棠球子、赤爪实、山里红果

麦芽

别名:大麦芽、大麦蘖、麦蘖、大麦毛

莱菔子

别名:萝卜子

驱虫药

苦楝皮

别名:楝木皮、楝树枝皮、楝皮、楝根皮

南鹤虱

别名:野胡萝卜子、鹤虱、窃衣子

使君子

别名:留求子、史君子、五棱子、君子仁、索子果

槟榔

别名:大腹槟榔、大腹子、槟榔子、橄榄子、槟榔玉

止血药

1、凉血止血药

大蓟

别名:鸡项草、野红花、将*草、马蓟、虎蓟、刺蓟、山萝卜、牛口刺

地榆

别名:白地榆、鼠尾地榆、*瓜香、绵地榆、红地榆、马猴枣

侧柏叶

别名:柏叶、丛柏叶

槐花

别名:槐蕊、槐米

2、化瘀止血药

三七

别名:山漆、金不换、参三七、田三七、田七

茜草

别名:茹芦、茜根、活血丹、小活血

蒲*

别名:蒲花、蒲草*、蒲厘花粉、蒲棒花粉

仙鹤草

别名:龙头草、金顶龙芽、刀口草、狼牙草

3、收敛止血药

白及

别名:白芨、甘根、呼良姜、白及子、白鸡儿

4、温经止血药

艾叶

别名:艾蒿叶、家艾叶、艾草

活血化瘀药

1、活血止痛药

川芎

别名:西芎、山鞠穷、香果、小叶川芎

延胡索

别名:延胡、玄胡索、元胡索、元胡

郁金

别名:马莲、*郁

姜*

别名:*姜、毛姜*、宝鼎香、*丝郁金、郁金

乳香

别名:熏陆香、马尾香、乳头香、天泽香

泽兰

别名:地笋、地石蚕、蛇王草、草泽兰

没药

别名:末药

2、活血调经药

川牛膝

别名: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肉牛膝

王不留行

别名:奶米、大麦牛、王母牛、留行子

丹参

别名:山参、红根、紫丹参、赤丹参、血生根、血参

红花

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

桃仁

别名:白桃、毛桃、红桃

益母草

别名:益母、茺蔚、野天麻、地母草

鸡血藤

别名:血龙藤、九层风、血筋藤、紫梗藤、血凤藤、大血藤、过岗龙

3、活血疗伤药

骨碎补

别名:猴姜、石毛姜、过山龙

苏木

别名:苏方木、棕木、赤木、红赤木、红柴

4、破血消癥

马钱子

别名:士的宁树、番木鳖、苦实把豆儿、火失刻把都、苦实、马前、牛眼、大方八、马钱树,马钱科、马钱属乔木

三棱

别名:荆三棱、光三棱

莪术

别名:蓬莪术、蓬术、广术、青姜

化痰止咳平喘药

1、温化寒痰药

天南星

别名:虎掌、南星、蛇芋、野芋头

化橘红

别名:柚皮橘红、化州橘红、柚子皮

白前

别名:石蓝、嗽药、鹅管白前

半夏

别名:水玉、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叶半夏、三步跳

芥子

别名:芥菜子、青菜子、*芥子

旋覆花

别名:金线花、夏菊、满天星、金盏花、猫耳朵花

2、清热化痰药

川贝母

别名:贝母、川贝、勤母

瓜蒌

别名:栝楼、药瓜、吊瓜

胖大海

别名:大洞果、安南子、胡大海、通大海、大海

前胡

别名:土当归、水前胡、野当归

桔梗

别名:梗草、苦桔梗、大药、铃铛花、尚头花、苦菜根

浙贝母

别名:浙贝、象贝母、大贝母、元宝贝、珠贝

昆布

别名:海带、江白菜

竹茹

别名:蛤壳、瓦屋子、花蚬壳

3、止咳平喘药

马兜铃

别名:兜铃、水马香果

白果

别名:鸭脚子、灵眼、佛指柑

百步

别名:嗽药、百条根、山百根、药虱药

桑白皮

别名:桑皮根、桑根白皮、桑皮、白桑皮

款冬花

别名:冬花、款花、艾冬花、九九花

罗汉果

别名:假苦瓜、光果木鳖、拉汉果

安神药

合欢皮

别名:合昏皮、夜合皮、合欢木皮

远志

别名:棘菀、细草、光棍茶、细叶远志、小草、小草根

柏子仁

别名:柏实、柏子、侧柏子

酸枣仁

别名:枣仁、酸枣核

平肝熄风药

罗布麻叶

别名:茶叶花、泽漆麻、野茶叶

蒺藜

别名:旁通、屈人、止行、刺蒺藜、硬蒺藜

天麻

别名:赤箭芝、独摇芝、离母、赤箭、明天麻

钩藤

别名:大钩丁、双钩藤

开窍药

石菖蒲

别名:山菖蒲、药菖蒲、金钱蒲、水剑草、石蜈蚣、九节菖蒲

补虚药

1、补气药

甘草

别名:国老、美草、甜草根、粉草、乌拉尔甘草

人参

别名:人衔、土精、棒棰、圆参、山参

大枣

别名:红枣、干枣、良枣

山药

别名:山芋、怀山药

白术

别名:冬术、山芥、于术、浙术

*参

别名:*参、狮头参、中灵草

*芪

别名:绵*芪、独根、二人抬

2、补阳药

巴戟天

别名:鸡血藤、兔儿肠、鸡肠风、猫肠筋

肉苁蓉

别名:地精、大芸

杜仲

别名:思仙、木绵、丝连皮、丝棉木、玉丝皮

补骨脂

别名:破故纸、怀故子、川故子

蛇床子

别名:野茴香、蛇米

淫羊藿

别名:箭叶淫羊藿、心叶淫羊藿、仙灵脾

3、补血药

白芍

别名:白芍药、金芍药

当归

别名:马尾归、秦归、云归、西当归

首乌藤

别名:夜交藤、田猪头、铁称陀

4、补阴药

牛膝

别名:怀牛膝、杜牛膝、牛盖膝、牛筋

石斛

别名:林兰、杜兰、千年竹、*草

麦冬

别名:寸冬、韭叶麦冬、麦门冬、寸麦冬

百合

别名:白百合

收涩药

五味子

别名:五梅子、山花椒、五味

五倍子

别名:文蛤、木附子

肉豆蔻

别名:肉果、玉果、顶头肉

罂粟壳

别名:米壳、粟壳

莲子

别名:水芝丹、莲实、莲蓬子

芡实

别名:水鸡头、鸡头实、鸡头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1/23 15:21:00
天津白癜风交流微信群 http://www.114wind.com/shishang/1223.html

百草中医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

乌药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晒干。

乌药入药首载于《开宝本草》。它性温味辛,入肝、脾、肾经。具有顺气、开郁、散寒、止痛等功效,能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等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乌药内含生物碱及挥发油,有增加肠蠕动、兴奋大脑皮质、促进呼吸、兴奋心肌、加速血液循环、升高血压等作用。

乌药除配方外,尚能配制成多种成药,如乌金散、开胸顺气丸、乌药散、香附散、木香顺气丸、十香止痛丸等。

天台乌、台乌、矮樟、香桂樟、铜钱柴、班皮柴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

(一)功能主治

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

行气止痛:①用于中寒气滞、腹部冷痛,可与沉香、生姜、*参等同用,如乌沉汤。②用于胸膈痞闷、食欲不振,可与沉香、槟榔、*参同用,如四磨汤。③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小肠疝气,可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高良姜、青皮、槟榔、巴豆同用,如天台乌药散。④用于气滞腹痛、行经腹痛者,可与当归、木香同用,如乌药汤。

温肾散寒:用于虚寒性小便频数,可与益智仁、山药等份研末,*酒为丸,每日3次,每次9克,淡盐水冲服,如缩泉丸。

名家论述:

《本草拾遗》:"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癞,并解冷热。"

王好古:"理元气。"

《纲目》:"治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息,止小便数及白浊。"

《本草通玄》:"理七情郁结,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

《玉楸药解》:"破瘀泄满,止痛消胀。"

(二)药理作用

兴奋胃肠平滑肌。

有兴奋胃肠平滑肌的作用,最大的药效在用药后1小时,作用可持续2小时。肠肌蠕动加速,收缩加强。其机制为乌药挥发油与兴奋迷走神经有关。乌药的作用温和而持久,与木香同用可增效。

抗炎镇痛。

能显著对抗致炎剂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能有效对抗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

其水提液能明显提高小鼠热板法痛阈值,显著抑制酒石酸锑钾刺激引起的扭体反应。

抑菌作用。

对金*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消化道的影响。

有报导乌药对胃肠平滑肌有双重作用,此外,乌药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止血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乌药干粉能明显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促进血凝及良好的止血作用。

其它作用。

(1)用乌药长期喂大鼠,可使体重增加,并对小鼠肉瘤-有抑制作用。其龙脑可发汗、兴奋、镇痉、驱虫等。

(2)保肝:其提取物可预防小鼠CCl4引起的AlT、AST升高。

(3)抗凝:体外试验其水煎剂有抗凝血酶作用。

(4)有促进凝血而止血的作用。

(5)其水煎剂试管内对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治疗肠胀气和手术后肠胀气。

治疗尿路综合征和前列腺炎引起的尿频尿急。

治疗风湿腰痛。

治疗痛经和白带。

(三)乌药的性味归经

辛,温。

①《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②《药品化义》:"味辛带微苦,性温。"

入脾、肺、肾、膀胱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阳明、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④《本草从新》:"上入脾、肺,下通膀胱与肾。"

乌药配伍应用

配肉桂:行气散寒,温经止痛。肉桂性大热,长于散寒温经。乌药得肉桂,则增强其散寒温里作用,肉桂得乌药则温绐行气,二药相合,用于脾胃虚寒之腹痛、痛经。

配益智仁:滋补脾肾,散寒缩尿。益智仁散寒纳气,暖脾摄津;乌药温散下焦虚寒,助膀胱气化。二药相配,除下元虚冷,固涩缩尿,用于小便频数或遗尿。

配香附:行气止痛。香附芳香直窜,善疏解郁结之肝气,乌药长于理脾肺之气,二药合用,可治一切气病。

配川楝子、小茴香:川楝子疏肝行气,小茴香芳香行气、除寒散结。二药配合,可增强理气疏肝、散寒止痛之力,用于治寒凝气滞、寒疝腹痛。

配当归:行气活血止痛。当归补血活血,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当归得乌药,则行气温通作用增强,常用于治疗经行腹痛。

乌药米饭

原料:

乌药10克,白糖克,糯米克。

做法:

先将乌药加水适量泡发,再放入锅中煎煮半小时,捞去乌药,汤备用。糯米淘净,放入大碗内加适量水,隔水蒸。米饭蒸熟后扣在盘子里。将药汤中加白糖煎成浓汁,浇在米饭盘里即食。

药膳功能:

本品健脾温胃,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弱者食用。

乌药蜜饮

原料:

乌药15克,元胡15克,半枝莲20克,蜂蜜30克。

做法:

先将乌药、元胡、半枝莲洗净,晒干。乌药、元胡切片,半枝莲切段,一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煮20分钟。再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滤汁放入容器,调入蜂蜜即成。

药膳功效:

本品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特别适用于大肠癌寒凝气滞引起的腹部疼痛。

乌药羊肉汤

材料:

羊肉(瘦)克,乌药10克,高良姜10克,白芍药25克,香附8克,姜4克,大葱4克,*酒3克,花椒1克,白砂糖5克,盐1克。

做法:

将乌药、高良姜、白芍、香附、花椒研末,装入纱布袋中,放入沙锅内。羊肉洗净,切小块,入沙锅,加水适量,先以大火煮沸,再改文火慢炖至羊肉烂熟,加入生姜(切大片)、葱(切段)、*酒、白糖,煮一二沸,取出沙布袋,加入盐即可。

用法:

食肉饮汤。每日1剂。

养生功效:

温脾散寒,益气补虚。

八珍母鸡汤

材料:

母鸡克,当归15克,*参15克,川芎10克,白术10克,赤芍药10克,香附10克,乌药10克,甘草5克,盐8克,料酒15克,味精2克,大葱10克,姜10克。

做法:

(1)母鸡宰杀,去毛、去内脏、去血洗净。

(2)母鸡放入沸水锅内烫3分钟,捞出沥水,切成大块。

(3)当归、西*参、川芎、炒白术、赤芍、香附、台乌药、炙甘草洗净,用干净纱布袋装好,扎口备用。

(4)药袋、鸡块、生姜片、葱段、料酒、精盐放入沙锅内,倒入适量清水,用旺火煮沸,撇去浮沫。

(5)转用文火煨至鸡肉烂,放入味精,盛入汤碗内即成。

乌药附方

治风气攻疰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头目旋晕;瘫痪,语言蹇涩,筋脉拘挛;脚气步履艰难,脚膝软弱;妇人血风,老人冷气,上攻胸臆,两胁刺痛,心腹膨胀,吐泻肠呜:麻*(去根、节)、陈皮(去瓤)、乌药(去木)各二两,白僵蚕(去丝、嘴,炒)、川芎、枳壳(麸炒)、甘草(炒)、白芷、桔梗各一两,干姜(炮)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温服。(《局方》乌药顺气散)

治冷气、血气、肥气、息贲气、伏梁气、奔豚气,抢心切痛,冷汗,喘息欲绝:天台乌药(小者,酒浸一夜,炒)、茴香(小茴香)(炒)、青橘皮(青皮)(去白,炒)、良姜(高良姜)(炒)。等分为末,温酒、童便调下。(《卫生家宝方》)

治心腹气痛:乌药,水磨浓汁一盏,入橘皮(陈皮)一片,苏一叶,煎服。(《濒湖集简方》)

治胀满痞塞,七情忧思所致:天台乌药、香附、沉香、砂仁、橘红、半夏,为末。每服二钱,灯心(灯心草)汤调。(《亦水玄珠》乌药顺气散)

治浑身胀痛,气血凝滞者:香附(盐、酒、便、醋四分制之)、乌药,共细末,酒下四、五分。(《慎斋遗书》香附散)

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息,妨闷不食:人参、槟榔、沉香、天台乌药各等分。上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或下养正丹尤佳。(《严氏济生方》四磨汤)

治气厥头痛,妇人气盛头痛及产后头痛:川芎藭、天台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葱、茶调下。(《纲目》)

治产后逆气,食滞胀痛:陈皮、藿香(广藿香)、枳壳各钱半,厚朴一钱,泽泻、乌药、香附各二钱,木香七分至一钱,煎服。(《沈氏尊生书》排气饮)

治胎前产后血气不和,腹胀痛:乌药、香附、当归、川芎(俱酒炒)各三钱。水煎服。(《本草切要》)

治产后腹痛:天台乌药、杜当归,为末,豆淋酒调下。(《朱氏集验医方》乌药散)

治小肠疝气:乌药一两,升麻八钱。水二钟,煎一钟,露一宿,空心热服。(《孙天仁集效方》)

治干湿脚气:乌药一两,莳萝一分(二味炒令*色)。同为末,温酒下二钱。若是干脚气,用苦楝子一个,柏浆水一升,煎至五合,调下。(《博济方》乌药散)

治脚气掣痛,初发时:土乌药,不犯铁器,布揩去土,瓷瓦刮屑,好酒浸一宿,次早空心温服,溏泄即愈,入麝少许尤佳,痛入腹者,以乌药同鸡子,瓦罐中水煮一日,去鸡子,切片蘸食,以汤送下。(《永类钤力》)

治肾经虚寒,小便滑数及白浊等疾:天台乌药(细锉)、益智子(益智仁)(大者,去皮,炒)。上等分,为末,别用山药炒*为末,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曝干。每服五十丸,嚼茴香数十粒,盐汤或盐酒下。(《魏氏家藏方》固真丹,即《妇人良方》缩泉丸)

治小儿慢惊,昏沉或搐:乌药磨水灌之。(《济急仙方》)

治小儿疳积:天台乌药、鸡内金、五谷虫各等分,加入青黛5%。共研细末,和匀。每晨空腹用温开水送服3—9g,连服一月。(《浙江中医杂志》,25(12):32乌金散)

治泻血,血痢:乌药不以多少,炭火烧存性,捣罗为末,陈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圣济总录》乌金丸)

治跌打损伤(背部伤尤宜):乌药30g,威灵仙15g。水煎服。(《江西草药》)

风湿麻痹:用乌药一百两、沉香五十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姜盐汤送下。此方名乌沈汤。

咽喉闭痛:用生乌药,加酸醋二碗,煎成一碗,先噙后咽,吐出痰涎好愈。

(21)几种常见病:用香附、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一至二钱,饮食不进,姜枣汤送下;疟疾,干姜白盐汤送下;腹中有虫,槟榔汤送下;头风虚肿,茶汤送下;妇女冷气,米汤送下;产后血攻心、脾痛。童便送下;妇女血海痛,男子疝痛,茴香汤送下。

(22)小肠疝气:用乌药一两、升麻八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露一宿,煨热,空心服。

(23)脚气扯痛:用乌药刮屑,浸酒中一宿,次早空心温服。溏泄好愈。加麝香少许更好。

(24)血痢:用乌药烧存性,研为末,加陈米饭做成刃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25)治心腹刺痛,调中快气:乌药(去心)十两,甘草一两,香附子(沙盆内断去皮、毛,焙干)二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或不着盐,沸汤点服,不拘时。(《局方》小乌沉汤)

(26)治气喘:乌药末、麻*五合,韭菜绞汁一碗,冲末药服即止,不止再服。(《心医集》)

(27)治室女月水不调,或赤或浊,断续不定,心膈迷闷,腹脏撮痛:乌药二两,当归(切、焙),蓬莪术(炮)各一两。为细末。每服二钱匕,以温酒调下。(《圣济总录》乌药散)

(28)治男子、妇人一切风气,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头日旋晕及疗瘫痪,语言蹇涩,筋脉拘挛。又治脚气,步履艰难,脚膝软弱,妇人血风,老人冷气,上攻胸臆,两胁刺痛,心腹膨胀,吐泻肠鸣:麻*(去根、节)、陈皮(去瓤)、乌药(去木)各二两,白僵蚕(去丝、嘴,炒)、川芎、枳壳(去瓤麸炒)、甘草(炒)、白芷、桔梗各一两,干姜炮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温服。(《局方》乌药顺气散)

(29)治声音哑:甘草、桔梗、乌梅、乌药各等分。水煎服。(《仙拈集》回音饮)

(30)治诸瘘久不瘥:乌药末二两,猪胆三枚。上二味,以胆汁和乌药末,令匀,以薄绵裹。内疮口,日三五度。(《圣济总录》乌药膏方)。

乌药的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临床观察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有实热和阴虚内火甚者不宜使用。

用药禁忌

气虚及内热证患者禁服。

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医学入门》:“疏散宣通,甚于香附,不可多服。”

《本草经疏》:“病属气虚者忌之。”“妇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内热,口渴、口干、舌苦,不得眠,一切阴虚内热之病,皆不宜服。”

《本经逢源》:“不可见火。”

传播中药知识,弘扬中医文化,从小受母亲影响,长大后也从事了中医研究,喜欢各种中草药搭配,就可以治疗一些疾病,真的很神奇,带着这种好奇心进入了中医世界,也找到了自己一生追求的乐趣,欢迎各位中医爱好者加我互相交流学习。

中医讲阴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有阴就有阳;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一物降一物,没有一种物质是单独存在的、没有制约的!维持整个宇宙的平衡运转,各个维次空间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非常严密的制衡系统!所以每种疾病,也必然会有一种降服它的方法,只是我们暂时没有找到而已。

中医文化即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中国传统哲学十分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整体,提出天人相应,天人感应等思想。认为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着的。

长按指纹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史上最全中草药图谱附主治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