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盛国荣临床惯用秘验方
TUhjnbcbe - 2021/2/1 3:25:00

盛国荣,福建省南安人。生前系福建中医学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名誉院长、兼职教授,厦门苏颂学术研究会会长,《中医药通报》编委会名誉主任,福建省中医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院校中医专业编审委员,福建省教授、副教授职称评委,新加坡同济医药研究学院客座教授,厦门国际中医培训中心客座教授,菲律宾中国养生学院名誉院长,马中厦大中医学院名誉院长,印尼盛国荣中医药学院院长,香港中医诊疗院名誉院长,医院名誉院长等。并历任厦门市人大代表、*协常委,福建省人大常委、*协委员及全国*协第五、第六届委员。

1.高血压惯用方

盛国荣先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常选用不同利水降压中药,而收事半功倍之效。认为利水降压的中药具有清除患者体内的水湿瘀积、通畅血脉调节气血之能,其中有些药物尚有降血脂、降血糖之效,所以没有西药利尿剂所引起的低血钾、高血脂、高血糖等不良反应。

(1)平肝利水、息风方:用于高血压头目眩晕,头涨而红,心烦不寐,口苦肢麻,大便硬结,小便短少,舌红苔*,脉弦,肝阳上亢。处方:地龙、生地各20克,夏枯草、钩藤各15克,白蒺藜、白芍、丹皮、天麻、车前子、茯苓、枸杞子各10克,甘草3克。

(2)泻火以平肝,利水以清胃方:用于高血压,头晕肢麻,胸闷痛,牙龈水肿疼痛,夜寐不宁,噩梦纷纭,口干口臭,大便硬结,小便短赤,舌红苔腻,脉弦滑,肝胃火盛,湿热盘踞。处方:龙胆草6克,菊花、*芩、车前子、泽泻、钩藤、生地各10克,地龙、葛根、夏枯草各20克,甘草4克。

(3)健脾渗湿,利水通经方:用于高血压头重头涨,晨起尤剧,纳少口淡,便溏溲短,舌淡胖,苔白滑,脉濡,湿浊阻滞经脉。处方:桑枝、车前子、蚕砂各15克,茯苓皮、薏苡仁各30克,泽泻、秦艽、木瓜、白术、陈皮各10克,乳香、没药各6克,甘草4克。

(4)健脾气,利水渗湿方:用于高血压,眼睑、下肢水肿,头重涨痛,视物昏花,胸闷气喘,动则尤甚,脘胀纳呆,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细弱,中土疲惫,湿浊不化。处方:玉米须60克,带皮茯苓、赤小豆、薏苡仁各30克,*参、白术、泽泻、车前子各15克,砂仁、怀牛膝各10克。

(5)活血通络,祛风利湿方:用于高血压,半身手足不遂,言謇语涩,颜面黧黑、浮肿,行动迟钝,手指关节肿胀伴疼痛,夜寐欠安,大便秘结,小便频、数量少,舌质黯晦、舌体胖齿痕,舌苔白厚腻,脉弦滑尺弱,湿阻血瘀,隧道不通。处方:益母草、钩藤、蚕砂、地龙各15克,乳香、没药各7克,赤芍、天麻各10克,蜈蚣2条,全蝎2克,磁石、石决明各30克(先煎),琥珀6克(研末,分2次冲服)。

(6)滋补肝肾,潜阳方: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行走时有飘浮感,半身麻木,心烦不寐,腰酸耳鸣,胸闷善太息,大便溏薄,夜尿频数,舌暗红、淡胖,苔少,脉沉细弦,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处方:桑寄生、生地各20克,牛膝、白芍、钩藤各15克,秦艽、当归、川芎、枸杞子各10克,磁石、龙骨、牡蛎各20克(先煎),甘草4克。

(7)益气通阳,调气化湿方:用于高血压,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悸心慌,寐差健忘,腰膝酸软,手足麻木欠温,大便溏,溲频数,舌淡胖苔白,脉细数,元气亏虚,胸阳不振,水湿内停,升降失调。处方:*参、炙*芪、炒酸枣仁、丹参各20克,怀牛膝、薤白、杜仲各10克,葶苈子、石菖蒲、天麻各8克,龙骨、牡蛎各15克(先煎)。

学习和运用体会

地龙功能清热平肝,通络利水,“主大热狂烦及小儿小便不通”(《本草纲目》);夏枯草清肝散结,能“补养厥阴血脉,疏通结气”(《本草通玄》)。苦寒之品*芩、龙胆草以清肝胃之实热,利水而除湿,*芩“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本草经疏》);龙胆草则“功专于利水,消湿”(《本草新编》)。现代研究证实,此二药对麻醉动物均有降压作用。*芩尚有利尿作用,以*芩苷最强,其醇提取物及煎剂亦有利尿作用,此外,*芩还有降血脂之功效。茯苓皮性味甘淡,功能利水消肿,能“行皮肤之水”(《医林纂要》);车前子甘寒,功能利水、清热、明目,“能去肝中风热”(《药性论》)。药理研究证实,车前子可降低麻醉犬、猫血压。盛国荣先生认为对于脾湿壅滞、痰湿瘀阻经络之高血压患者尤为适用。赤小豆、玉米须性味甘平,功能利水祛湿,平肝泄热。现代研究证实,玉米须对人或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煎剂静注有显著降压作用,且有降血糖之功,两者合用对肾性高血压效果尤佳。唯其性味平淡,临证需用较大剂量,方能奏效,盛国荣先生常用30~60克。琥珀、益母草均入心、肝经,功能活血祛瘀,行水安神,其中“琥珀属阳,今古方用为利小便,以燥脾土有功,脾能运化,肺气下降,故小便可通”(《本草衍义补遗》),益母草则“消水行血,去瘀生新”(《本草求真》)。牛膝、桑寄生为主药,两药均入肝肾经,功能补肝肾、散瘀血、通经络。张锡纯认为牛膝性善下行,“善治淋疼,通利小便”;盛师认为桑寄生乃得桑树精英,尤胜于桑,其补肝肾、通血脉之功效卓著。药理研究证实,两药对麻醉猫、犬均有短暂降压作用,具有扩张外周血管及舒张冠状动脉之作用。其中桑寄生所含之萹蓄苷有利尿作用,如增加剂量则作用显著,临床上盛国荣先生每每用15~30克。人参、*芪性味甘温,功能补气生津,益卫利水。现代研究证实,大剂量人参及多品种的*芪均可使血压明显下降,血管扩张,并有降低血糖之效。此外,*芪尚有利尿及使钠排出量增加的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盛国荣先生常以参、芪相伍治疗元气虚弱,水湿内踞之高血压患者。

2.癌症惯用方

片仔*(每次2分,日3次),白花蛇舌草、半边莲、紫草、沙参、麦冬、吉林白参。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用于癌症术后转移,颈、腋下、锁骨窝均触及硬肿的淋巴结,精神委顿,瘦骨嶙峋,动则气喘,语声低微,胃纳欠佳,发烧,舌质红绛,苔少光剥,脉细数无力,热毒互结,气阴两伤。片仔*有香窜竭阴之弊,常需配以养阴之品,癌症晚期又多气阴两虚,故临证时应佐以益气养阴以补偏救弊。

3.髋关节结核惯用方

北细辛15克,花椒12克,川附子6克,酒当归、桂枝尖各9克,生地*、怀牛膝、生白芍各15克,生姜3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为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用于髋关节结核,下肢疼痛、步履困难,患部肤色不变,压痛明显,平素四肢不温,纳食呆滞,小便清长,舌淡苔白厚,脉沉紧,阳虚之体,寒湿客于经络,气血阻滞。髋关节结核属祖国医学的“痨瘵”、“虚损”等范畴,其治常以甘寒养阴为大法。盛国荣先生在长期临证中注重辨证,有是证则用是药,本例系阳虚寒湿阻滞经络,故重用细辛直入厥阴、少阴,药至效获。

4.痹证惯用方

活血通络,养血舒筋方:手足关节疼痛酸楚,每逢气候变化或潮湿而加重,腹痛,面色萎*,舌淡苔薄,脉细濡,血虚经络失养,风湿客于筋脉。

当归、川芎、乳香、没药各10克,*芪、白芍各15克,威灵仙、秦艽各6克,薏苡仁30克,全蝎3克,蜈蚣2条,共煎汤,去渣服。

学习和运用体会

盛国荣先生在治疗这类疾病时,常配合白芍、川芎、当归等养血和营之药,意寓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并常在养血益气的基础上,加用乳香、没药等活血祛瘀,配用虫类祛风通络。一般使用虫类药物多有中毒之虑,不敢重用多用,而盛国荣先生却能掌握“常”与“变”,常二三味虫类药物并用,疗效显著。他说,蜈蚣辛温入肝经,性善走窜,有搜风定搐,治痛疗惊,消散肿毒等作用。但必须药病相当,权衡轻重。若发生中毒者,可用蚯蚓、桑白皮煎汤服而解。由于他擅长运用虫类药物,临证经验丰富,常常妙手回春。

5.反胃惯用方

太子参、麦冬、麦芽各12克,代赭石15克,枇杷叶、姜竹茹、赤茯苓、*芩各9克,陈皮6克,生姜4.5克,甘草3克。另用西洋参3克,炖服。滋养胃阴,和中降逆,用于食入则吐,四肢无力,腹胀,口渴,大便不通,舌绛苔少,脉微如丝,脾胃气阴两虚,升降失宜。

学习和运用体会

反胃,王太仆有“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无火也”之说,盛国荣先生治此反胃,不拘泥此说。呕吐时久,胃阴耗损,升降出入失宜,食入则吐,水谷精微变化无源,胃气亦虚,故用竹茹以滋养胃阴,西洋参以清补降逆,常用本方治疗反胃,数剂则病已减半。再宗此法,灵活施治病日有起色,不仅痛疾已解,且体健如初。

6.崩漏惯用方

温补脾肾之阳,活血祛瘀方:*参、*芪、熟地各15克,淫羊藿、当归、艾叶、肉苁蓉、益母草、枸杞子、杜仲各9克,制附子、黑姜各6克。另以藏红花3克和猪肝适量炖服。用于崩漏,经色淡红,少腹时感冷痛,精神疲惫,面色苍白,肢末不温,腰酸腿软,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舌质淡边紫苔白,脉沉细涩,脾肾阳衰,虚寒夹瘀,方取右归饮加减。

学习和运用体会

崩漏,临症表现少腹冷痛,四肢不温,舌淡脉沉细,乃阳虚之证,因阴血亏损,久必致阳衰,盛国荣先生认为少腹冷痛是本案辨证的重要依据。冲任之脉起于少腹之胞中,而肾为冲任之本,今肾阳虚则冲任不固,而见少腹冷痛再参之余症、脉舌而断为脾肾阳虚,方取右归饮加减。然离经之血,停蓄胞宫,瘀积不散,故见舌边色紫,脉涩,病属虚中夹瘀,治疗中另以藏红花和猪肝炖服,取红花能活血祛瘀,推陈出新,取猪肝以脏补脏之义也。

7.热证惯用方

(1)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清热生津。用于形体虚胖,高热面红,精神疲惫,烦躁难眠,食欲不振,口干舌燥,苔薄*偏干,小便短赤,大便数日一行,脉弦数。证属气分高热,阴津亏损。拟清热解毒,养阴生津。用粳米15克合生石膏60克先煎去渣,用此汤液煎下药:知母、地骨皮各10克,沙参、石斛、金银花各16克,麦冬13克,怀山药20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盛国荣先生云:“此证乃热羁气分,阴津已伤,正虚邪实。而气分实热多因阴液耗伤所致,故病情反复,余热难清。白虎汤甘寒清气,直折气分热邪,亦不伤阴,故可重用石膏,取其清泄阳明气分蕴热,伍以金银花散热解毒,配以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滋阴之品,共奏清热解毒养阴之功。继以健脾益气,养阴生津之品清其余热,阴液复则诸症悉愈。”凡药力不足部分,采取加味补足。如本例用白虎汤,其扶正养阴之力不足,故加滋阴之品,以助祛邪扶正之功。

(2)白虎加人参合清络饮:西洋参5克(另炖冲服),生石膏60克,水5碗合怀山药16克,先煎30分钟去渣,将汤分两次煎下药:知母、丝瓜络、板蓝根各16克,丹皮、麦冬、玄参各10克,太子参30克,西瓜翠衣60克。用于高热,形体虚胖,面色嫩红,短气懒言,眼花心悸,畏风,食减便干,溲短赤,唇干,舌燥,质淡边红有瘀点,脉沉弦而数。主治气营两伤,暑热伤阴,治宜解暑清热,养阴凉血。

学习和运用体会

盛国荣先生认为,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气分邪热能波及营血,耗伤阴精。当气分热邪已解,仍有气阴两伤之证。若治气分实热证,多用清气退热,直捣其邪,若热势渐退,余邪未清,应佐益气养阴活血之品。本虚标实,运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在正虚邪实的情况下,先祛其实,后补其虚,扶正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

(3)麻杏知冬汤:麻*8克,苦杏仁12克,知母、冬瓜仁、紫苏子各10克,莱菔子16克,生石膏60克,鱼腥草、苇茎各30克,粳米20克。先煎石膏、鱼腥草、苇茎、粳米,去渣纳余药再煎。用于急性支气管哮喘,面色潮红,胸闷咳嗽,喘促,喉间有哮鸣声,痰黏而*,不易咯出,口干舌燥,喜冷饮,胃纳欠佳,大便秘结,小便短。拟清热化痰,宣肺降逆。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对急性哮喘证常有治验,指出中焦脾胃病以“实则阳明,虚则太阴”,阳明主热,胃火灼盛,可炼液为痰。热痰胶固,滞于肺道,气失宣降可致喘哮频发。

(4)白虎加人参汤加减:白人参、天花粉、葛根、金银花、知母、麦冬、玄参各10克,*芪、怀山药各20克,芡实16克,乌梅、五味子各8克,生石膏60克(另包)。先煎石膏去渣,将汤分两次煎上药。用于糖尿病,精神疲惫,口干喜饮,消谷善肌,多尿,头晕乏力,耳鸣腰酸,多梦,消瘦,舌红苔*,脉细数,烦渴多饮,小便数而量多。证系燥热伤阴,气阴俱损。取法清热益气养阴。

学习和运用体会

消渴一证,以中消居多,盖因阳明胃热,化燥伤阴,且壮火食气,故见有气阴两伤。消渴证多用人参白虎汤配滋肾养阴及升阳益胃之葛根、*芪、金银花等,以清热泻火,益气养阴,使燥热解而阴津自复。其中,金银花一味,《辨证录》云:“银花治消渴,且善滋阴,一味而两用也。”

8.痹证常用九方

(1)痹证方一:桑枝20克,防风、羌活、连翘、*芪各10克,细辛3克,薄荷、甘草各4克,生姜3片,连翘、秦艽各10克。适用于肢体关节疼,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证属行痹者。

(2)痹证方二:川乌、防己、当归各10克,*芪、赤小豆各20克,花椒8克,独活、细辛各6克,甘草4克。适用于关节疼痛较剧烈,痛有定处,遇寒加剧,不可屈伸,痛处皮色不红、不热,苔白滑,脉弦紧,证属痛痹者。

(3)痹证方三:忍冬藤30克,桑枝、地龙、石膏、滑石各20克,*芩、知母各10克,羌活、乳香、没药各6克,甘草4克。适用于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痛不可触,小便短赤,大便坚或秘结,舌苔*燥,脉滑数,证属热痹者。

(4)痹证方四:秦艽、防己、桑枝、苍白术各10克,蚕沙、薏苡仁各20克,茯苓皮、滑石各30克,甘草4克。适用于关节重著、肿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肢体因重不舒,舌苔白腻,脉濡缓,证属着痹者。另桑枝、*芪、桑寄生各20克,赤小豆、茯苓皮各30克,防己、苍白术、猪苓、泽泻各10克,甘草4克。适用于着痹患者,而见水湿潴留,颜面及四肢浮肿,肢体肿胀困顿,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体胖齿印,苔厚腻或滑,脉沉滑或沉细。

(5)痹证方五:*芪、桑寄生各20克,穿山甲、鸡血藤、赤芍各15克,当归、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各6克,甘草4克。适用于痹证日久,瘀血内停,关节疼痛顽固不愈,入夜尤甚,或关节肿大变形,活动不灵,或局部青紫挤斑,面色晦暗,舌质青紫或有斑,舌腹静脉怒张或腭黏膜征阳性,脉沉细涩。

(6)痹证方六:*芪、鹿角霜各30克,桂枝、制附子、白芥子、赤芍、白芍各10克,炮姜6克,甘草4克。适用于寒湿、痰凝瘀滞络道,经脉循行不畅,症见肢节挛痛,不能屈伸或局部麻木不仁,冰冷不温,患部漫肿,不红不热,或兼有咳痰稠黏,舌淡胖苔白滑,脉沉滑或细紧。

(7)痹证方七:*参、*芪、鸡血藤各15克,熟地、天麻、川芎、当归、赤芍、白芍、木瓜各10克,薏苡仁30克,甘草4克。适用于痹证日久,风寒湿邪未净而营卫气血空虚。治疗应以益气养血为主,祛邪舒筋为辅。

(8)痹证方八:桑寄生、熟地、枸杞子各20克,续断、牛膝、杜仲、木瓜各10克,白芍、狗脊各15克,甘草4克。适用于痹症日久,肝肾虚损,筋脉为之不利而症见头晕目眩,耳鸣腰酸,筋骨活动不利或动则关节作响等。

(9)痹证方九:生姜汁30克,乳香、没药各10克,木鳖子(去壳)10枚,蓖麻仁(去壳)12粒,川花椒20克,樟脑10克,白芥子20克。痹证每多致使关节筋络疼痛酸楚,活动受阻,恒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诸多痛苦和不便。所以迅速解除患者局部痛苦,也为治痹当务之急,可配合针灸治疗。上药各研细末,用姜汁调匀,以凡士林或黏香适量搅匀,摊膏。用法将膏药烤暖贴患处,12小时换药1次。

9.慢性肾炎惯用方

盛国荣先生认为“慢性肾炎”常与风寒湿邪之毒反复入侵有关,以肺脾肾不足为内因,内外交感,互相召应,久病迁延,可累及多脏多腑,最终导致正虚邪实,脏腑衰败,浊毒滞塞。所以证候常变化多端。

(1)地附羊藿白术汤:熟地18克,制附子、淫羊藿、炒白术、大腹皮各10克,车前子14克,茯苓皮、薏苡仁各20克,砂仁7克。用于慢性肾炎,面色苍白,唇淡无华,全身浮肿,下肢尤甚,按之没指,神疲懒言,自觉头目昏花,腰酸耳鸣,胸闷恶心,口苦而干,但喜热饮,纳差腹胀,溲清便溏,遗精,舌质红,苔白厚而干,脉沉细无力。脾肾阳虚,阴液亏损。

另用西洋参、麦冬各3克,五味子5克。水煎代茶饮。

学习和运用体会

脾肾阳虚,阳损及阴,阴液亏损的证候,治疗上较为棘手,温阳则有耗阴之虞,养阴势必徒增腹胀,因此临证用药处方须刻刻权衡温阳与养阴之利弊,使其恰到好处,此乃治疗本病之关键。方中既有温阳补气之附子、淫羊藿、白术等,又有养阴清热之熟地,选药精当,配伍默契,动静结合。

(2)蝼蛄猪苓*参汤:*参、白术各10克,泽泻8克,川附子6克,盐蝼蛄5个,猪苓6克,车前子14克,另肉桂粉1克(冲服)。用于慢性肾炎,面色晦暗,精神疲乏,唇淡无华,全身浮肿,下肢尤甚,按之不起,腹大如鼓,按之坚实,舌红苔薄白,脉虚数。

学习和运用体会

审证求因,标本兼治,在治疗过程中紧紧扣住以下主要环节——以桂、附、参、术温补脾肾治其本;以猪苓、泽泻、车前渗利困脾之水湿治标,沉疴痼疾,可霍然而解,正体现中医辨证施治之伟绩。盛师临证擅长使用动物药物,恒见其使用蝼蛄治疗腹胀水肿之症。蝼蛄,一名土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通经逐水,利大小便之能,其性急具趋下之功。张石顽尝谓“蝼蛄性善钻穴,取以治水最效”。清·董西园《医级》载有土狗散方即以本品单味焙干为末,白汤调服,以治水肿胀满阳水实证。盛师认为本品乃治标之药,且有小毒,临证应用当权衡虚实之偏颇而酌选补脾培中之剂,相伍为用,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归芍泽泻汤:当归、白芍、泽泻各9克,茯苓、合欢皮各15克,苍白术、沙参各12克,柴胡6克,玉米须30克。用于慢性肾炎,咳嗽痰稠,不易咳出,低热口干,虚烦不眠多梦,饥不思食,胸胁胀闷,头晕身重腰痛,精神疲倦,尿短而频。肤肿发亮,按之下凹,应手浮起,肌肉尚实,舌质红绛,中有小铜板大的镜面舌苔根*腻,脉弦细,肝脾失调。

学习和运用体会

慢性肾炎多属虚证,病变脏腑多涉及脾肾,治疗重点多以温补脾肾为主,此乃其常法也。有些病例,经长期温补脾肾、温化水湿治疗而罔效,临证表现肝郁化热伤阴之证,盛师紧紧抓住这一现象,果敢采用疏肝清热、健脾养阴之法,投以逍遥散加减,使肝疏而脾健,热清而阴生,虽不治肾而实亦以治肾为目标,此乃变法也。正所谓“规矩在手,变化从心”。

(4)茵银猪苓泽泻汤:茵陈、金银花、猪苓、泽泻、大腹皮各10克,车前子、茯苓皮各20克,砂仁、神曲、陈皮各6克,姜片3片。另取薏苡仁20克,玉米须30克,先煎后以汤代水再煎上药,每日1剂。西洋参10克,麦冬9克,五味子5克,水煎代茶服。扶正祛邪,利水消肿,用于慢性肾炎,发热烦躁,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浮肿加剧,面色苍白,唇淡无华,语言低微,呼吸急促,烦躁不宁,动则喘促,舌红苔薄*,脉数。脾肾衰败,浊毒内盛。

学习和运用体会

《证治汇补》云:“关格者,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陡增呕吐,因浊邪塞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闭,格应上而生呕吐,阴阳闭绝,一日即死,最为危候。”患者若果脾肾双虚,久而衰败,因虚致实,浊毒涩塞,形成恶性循环,危在旦夕。攻下恐其伤正,护正虑其邪盛,治疗颇为棘手。盛国荣先生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方中生脉散以培补元气,茵陈、金银花清除浊毒。因病情错综交杂,水积虽久,倘徒然退水,唯恐水退堤决或沟渠堵塞而反不畅,正是欲速则不达。用药谨慎,既有渗湿利水之大腹皮、猪苓、泽泻、车前子、薏苡仁、玉米须,又有健脾理气之腹皮、砂仁、神曲、陈皮,尚伍温运中州之姜及益气护阴的生脉散。真乃“用药如用兵”。终使生机渐复,步入坦途。

10.头痛惯用方

盛国荣先生认为头痛乃临床常见症,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中医辨证恒以外感、内伤而分治之。外感头痛时间短暂,每随外邪的疏解而消失。至于内伤头痛则其病因错综复杂,兼夹相交,其病程缠绵日久。

处方:川芎、羌活、白芷、菊花、蔓荆子、葛根、天麻、白芍、甘草。

学习和运用体会

全方辛散而不温不凉,疏风祛湿而不燥,升阳兼清降,养血兼息风,充分体现“医头痛勿忘治风,平肝升清复降浊”立法的主导思想。头痛之疾,唯风可犯,而所谓“风”者则有内风、外风之别,临证务须先辨明外感风邪或内伤风气,然后辨证施治方可无犯虚虚实实之虞。诊治头痛应紧紧抓住“风”与“浊”两字,然后细心辨析症状,分辨风邪之内外,正邪之偏颇,斟酌痰浊、湿邪、疲血之迥异,则头痛之因可了如指掌。治疗头痛处方用药一者勿忘治风,头痛自有多因,然古方中每用风药,盖高巅之疾,唯风可到,所以,无论外感风寒湿者,或内伤之血虚生风、肝风内动之头痛,均需以祛风为治,或者发表驱风散邪,或者养血平肝以息风,两者清痰湿、滞血,升清阳降浊阴。临证只要辨明风邪之内外,浊邪之性质,迎刃而攻之则头痛之疾可解。

11.胃脘痛常用十方

盛国荣先生认为“百病皆生于气”,尤其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乃人身升降之枢纽,为仓廪之官,主纳食消谷,盖胃察冲和之气,稍有偏胜,每易成病,古人有“六腑以通为用”之说,治疗胃脘痛则以“通则不痛”而立论。盛国荣先生尝云:“通之之法……虚者补之,寒者温之,气陷者升之,气郁者舒之,火热者清之,湿阻者化之,食滞者导之,痰凝者开之,血瘀者行之,气逆者降之,皆通之之义也,倘然拘于泄下为通则差矣。”临症强调治疗胃脘痛必须掌握行气疏通之法,即使属于脾胃虚弱之胃脘痛,也须“补中寓疏”或“疏中寓补”。因此对理气药的选择独具匠心,处方喜用花类药以行气解郁,认为此类药别具芬芳之味,轻灵之性,和胃悦脾,常辨证选用川朴花、扁豆花、玫瑰花、旋覆花、红花、绿梅花、葛花等以治疗胃脘痛,每收卓效。对于某些顽固性胃脘痛,则根据“久痛入络”选用虫类诸药,如全蝎、九香虫、地龙等品以通络止痛、搜风解痉。当然,临床上仍须辨证施治。

(1)胃痛效方一:*参、*芪各15克,茯苓、山药各12克,白扁豆、莲子各10克,砂仁、陈皮各6克,凤凰衣、炙甘草各4克。健脾补气,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健。症见胃脘隐隐作痛,得食或揉按则舒,纳食衰少,面色萎*,形瘦口淡,大便溏薄,舌质淡,脉细弱。

(2)胃痛效方二:川椒、川朴花、高良姜、吴茱萸各6克,干姜、甘草各4克,白芍、肉豆蔻、茯苓各10克。温中理气,适用于寒凝中宫,气机不展。症见胃脘疼痛较剧,得热稍减,泛吐清水,喜食炙炖辛热之味,舌淡苔白滑,脉弦紧。

(3)胃痛效方三:*参、*芪各45克,白术、茯苓、枳壳各15克,升麻、柴胡、砂仁各6克,石斛、白扁豆各10克。补阳升气,适用于脾胃阳虚,升提无力致络脉松弛,胃腑维系失固。症见胃脘隐痛绵绵,其痛如坠,久立或劳累加剧,纳少无味,胀闷不消,体重肢困,怠惰嗜卧,舌淡苔少,脉细弱。

(4)胃痛效方四:百合30克,麦冬、玉竹、石斛、茯苓、白芍各10克,乌药、五味子各6克,甘草3克。养阴益气,适用于脾胃气阴虚损,阴亏气燥。症见胃脘缓缓作痛,饥时尤甚,知饥而纳少,烦渴,便秘,舌红绛少苔,甚者光剥,脉细弦。

(5)胃痛效方五:柴胡、枳壳、绿萼梅各6克,玫瑰花、佛手、川楝子、生麦芽各10克,茯苓、丹参各12克。舒肝畅气,适用于忧思恼怒,肝郁气滞,木失条达,横逆侮土,土失疏泄。症见胃脘痛每于情绪佛郁而发,伴攻痛连胁,嗳气频频,苔薄白,脉弦。

(6)胃痛效方六:吴茱萸3克,*连、枳实、扁豆花、茯苓、马蹄金各10克,陈皮、大*(后下)各6克。泻火清气,适用于肝郁化火,犯胃伤脾,或素嗜辛辣之物而致胃火炽盛。症见胃脘痛剧,口干口苦,泛酸嘈杂,心烦易怒、多食易饥,食则痛甚,大便干秘,舌红苔*,脉弦数。

(7)胃痛效方七:茯苓、薏苡仁、白术各15克,佩兰、陈皮、干姜各8克,葛花、枳壳各6克。化湿调气,适用于湿邪盘踞中焦,脾胃之气阻滞不调。症见胃脘痞闷绵绵作痛,口淡乏味,食欲不振,嗳气便溏,肢软困乏,苔白厚或腻,脉濡缓。

(8)胃痛效方八:神曲、山楂各10克,槟榔、枳壳、陈皮、穞豆衣、莱菔子各10克,木香、大*(后下)各6克。消食导气,适用于饮食停积中土,中焦气机受阻。症见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呕吐酸腐,大便或溏或秘,苔腻,脉弦滑。

(9)胃痛效方九:陈皮、半夏、旋覆花、代赭石、香橼干、枇杷叶、茯苓、扁豆、瓦楞子。祛痰顺气,适用于脾虚痰凝,气滞不顺。症见胃脘疼痛伴泛呕痰涎,纳少胀闷或不知饥饿,四肢乏力,头目眩晕,舌淡苔腻,脉细滑。

(10)胃痛效方十:生地炭30克,茜根、延胡索、蒲*、赤芍、五灵脂各10克,甘草3克。活血行气,适用于胃痛日久,屡治不愈,久痛入络,血瘀气滞。症见胃脘疼痛如针刺,痛处不移而拒按,食后尤剧,甚则见心下症积,触之坚硬,或见呕血便血,舌质青紫或有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12.哮喘惯用方

蜜麻*、紫苏叶各4.5克,射干、*芪、款冬花、紫菀、桔梗、前胡各6克,苦杏仁、瓜蒌仁各9克,甘草3克。温肺散寒,清热豁痰方,用于哮喘,彻夜不能平卧,咳嗽痰白稠黏,胃纳欠佳,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脉滑数。

学习和运用体会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过敏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因感寒而发咳喘,以标实为主,盛国荣先生治遵朱丹溪“凡久喘之证,未发宜扶正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之旨,取温肺散寒之射干麻*汤加减,常药中病机,一般数剂则哮喘可解。如痰*不易咯出,口干胸闷,二便如常,舌淡红、苔*浊,脉细,亦可加沙参、冬瓜仁、苏子、白芥子、苦杏仁、瓜蒌仁、*芪、枇杷叶、川贝、细辛等。

11月会员招募:(最后一天)

1.每天分享5篇左右,秘方验方临床干货,pdf原文件。有据可查。有别于公号已发内容。

2.月度会员费30元,从入群日起算,一月一结,不满意,可退剩余天数。(好文章可每天自主保存,不再担心找不到了。)

3.30元一月,一包烟钱,一包奶茶钱,即可享受一个月的干货分享。买不了吃亏,也买补不了上当,但绝对买得到超值的服务。

添加群主

1
查看完整版本: 盛国荣临床惯用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