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三大杀手是:
第一大杀手: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新增加脑中风病人万,死亡超过万,病死率80%。
第二大杀手:癌症老年人癌症发病率是年轻人的50倍,这是由于免疫力下降。
第三大杀手:糖尿病我国现有糖尿病人多万,每年新增加70多万,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已达到11.6%。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第一大杀手,这引起了世界的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种类很多,高血脂、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主要两大元凶。因此在这里主要讲与高血脂、高血压有关的心脑血管疾病。
(一)高血脂与心脑血管疾病1、什么是血脂?
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大部分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2、什么是高血脂:正常人体内的脂类物质的吸收、产生与消耗、转化维持动态平衡,所以血脂含量基本恒定不变。当它们中的一项或多项超过合适水平时,便是高脂血症了。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3、血脂正常值:总胆固醇(TC)低于5.20mmol(毫摩尔)/L(》mg/dl)正常,高于5.72mmol/L(mg/dl)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3.12mmol/L(mg/dl)正常,高于3.64mmol/L(mg/dl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1.04mmol/L(40mg/dl)正常,低于0.91mmol/L(35mg/dl)异常;甘油三酯(TG)低于1.70mmol/L(mg/dl)正常,高于1.70mmol/L(》mg/dl)异常。
4、胆固醇生理功能:早在18世纪初期,科学家们第一次从胆石中提取出一种物质,并把它称为胆固醇。人体中胆固醇的总量大约占体重的0.2%,各组织中的含量差别很大,例如骨质中胆固醇含量最少,按每克计,骨质约含10毫克,骨骼肌约含毫克,内脏多在~毫克之间,肝脏和皮肤含量稍高,约为毫克。脑和神经组织中含量最高,每克组织约含2克,其总量约占全身总量的l/4。
胆固醇有三个主要生理功能:A、形成胆酸;B、构成细胞膜;C、合成激素。
5、高血脂的危害: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血栓形成,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管腔变小,血流阻力增大,血压增高,造成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A、血脂与冠心病:椐统计,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超过人口全部死亡率的1/2。冠心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专门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由于过多脂肪沉积,造成动脉硬化,使血流受阻,引起心脏缺血,发生一系列症状,即冠心病。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精神过度紧张、冠心病家族史、口服避孕药等,其中、高血脂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调节血脂是防治冠心病最基本疗法: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1%,则冠心病的发生率下降2%。
B、血脂与脑梗塞的关系:当血液中胆固醇增高时,容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在动脉壁内堆积,使动脉管腔狭窄,阻塞血液流入相应部位,引起脑梗塞,医学证明:长期调脂治疗不仅能治疗脑梗塞,还能预防脑梗塞。因此,高血脂、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C、血脂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与高血糖被称为“三高”,是威胁糖尿病患者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三者密切相关,高血脂可加重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除治疗高血糖外,还需要调节血脂,这是减少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调血脂: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更容易导致脑中风、冠心病、肢体坏死、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这些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残疾或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脂,积极治疗高血脂对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大有好处。
D、血脂与脂肪肝:脂肪肝是脂肪在肝内大量蓄积所致,常合并有血脂增高。B超检查是目前检查脂肪肝的主要手段。脂肪肝发病率高达5~10%,成人体检中转氨酶增高者约35%为脂肪肝,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癌。因此,脂肪肝的防治对防止慢性肝病的进展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哪些人易患脂肪肝: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堆积者、长期大量饮酒者、肥胖者和患有病毒性肝炎者。脂肪肝有哪些症状:轻度脂肪肝多数无自觉症状,中度、重度表现为肝肿大、食欲减退、肝区胀痛、转氨酶升高,少数出现轻度*疸、脾大等。脂肪肝患者应该怎么办: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脂肪肝的发展,大多数脂肪肝是可以治愈的。包括祛除病因、改善生活方式、调节饮食结构;应用调脂药进行治疗。
6、胆固醇不是越低越好
胆固醇是人体组织结构、生命活动及新陈代谢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它参与细胞与细胞膜的构成,对生物膜的透性、神经髓鞘的绝缘性及保护细胞免受一些毒素的侵害起着不可低估的效用。其次,人体的免疫系统只有在胆固醇的协作下,才能完成其防御感染、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三大功能。第三,胆固醇是类固醇激素的基本原料,这些激素与人的生理反应、水和电解质代谢、生殖繁衍关系密切,若其原料匮乏,势必影响人体的健康发育。营养学家建议:胆固醇日摄入量以控制在毫克以下为宜。
7、哪些人易得高血脂:有高血脂家族史者;体型肥胖者;中老年人;长期高脂肪、高糖饮食者;绝经后妇女;长期吸烟、酗酒者;习惯于静坐运动少的人;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者;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
8、高血脂的相应症状由于高血脂的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轻度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较重的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症状。
(二)高血压——“隐形杀手”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我国患高血压有1.1亿,每年新增万人。临床表现有头痛,多发生在后脑部,还可有头晕,头胀,颈部扳住感,耳鸣,眼花,健忘,失眠,烦闷,乏力,四肢麻木,心悸等。也是造成肢体偏瘫,心力衰竭,脑梗塞,脑出血,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因高血压病发生致残致死的病例屡见不鲜,故学者称之谓“隐形杀手”。
1、什么叫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异常情况:
正常血压:舒张压=85mmHg,收缩压=mmHg
正常高值:舒张压85—89mmHg,收缩压—mmHg
高血压:舒张压=90mmHg,收缩压=mmHg
高血压的分级:1级、—/90—99mmHg
2级、—/—mmHg
3级、/mmHg
高压在至毫米汞柱之间,或低压在80至90毫米汞柱之间,将被视为“高血压前期”。
2、高血压的发生因素有:A、年龄与性别: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据国内资料,40岁以下的发病率平均为3.4%,40~49岁为10.2%,50~59岁为17.2%,60岁以上为24.1%。男性高血压病患病率6.96%,女性为8.4%,女性高于男性。一般来说,在35岁以前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35岁以后则女性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的妊娠与更年期内分泌变化有关。
B、劳动性质:不同的职业人员,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别。有关资料显示,脑力劳动为主者发病率达7.78%,体力劳动者达4.68%,而从事神经紧张度高的职业如司机、售票员,其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11.3%左右。
C、肥胖或超重:许多流行病学资料都说明肥胖者患高血压的机会比正常人高2~4倍,减轻体重血压往往会随着下降。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5%,应考虑减肥。
D、妊娠高血压史:女性高血压病患者常有妊娠高血压史。据国内报道,有人统计人中有妊娠高血压病史者为人,发病率为39.06%。
E、遗传:许多资料说明高血压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F、饮食、嗜好:有关资料表明,饮食性质与高血压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进食肉类食品较多的人,其发病率较高,如不吃肉的48人,偶尔吃肉的人,常吃肉的人,其发病人数分别占总发病人数的4.6%、43.5%、52.9%。而饮酒、吸烟等嗜好与高血压病发病率的关系,各地报告不太一致。
G、食钠盐过多:食盐量过多易引起高血压病,国内外有较多报道。研究人员发现,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与太平洋一些岛上的土著居民,很少吃盐,几乎找不到高血压病人。我国凉山彝族食盐量也较少,高血压患病率是全国最低的,而西藏拉萨的藏族因有饮盐茶的生活习惯,高血压患病率在全国最高;我国北方居民食盐量多于南方,因此高血压患病率也显著高于南方。
H、药物:女用避孕药、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消炎止痛药如消炎痛以及中药麻*、甘草等均有升压作用,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在应用上述药物时要注意。
3、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A、对心脏的危害
高血压病对心、脑、肾的损害是很大的。从发病机制看,它对脏器的损害和引起的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高血压中、晚期的一系列合并症,从大量临床资料看,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是首当其冲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心脏血管的损害,近几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据上海、北京等地的调查,冠心病患者中有62.9%~93.6%的有高血压史。有的专家研究证明,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可以预防和降低其并发症。但却不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原因是一旦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病变是不可逆转的。可见,高血压对心脏冠状动脉的损害是很严重的,因此,人们常把高血压和冠心病称为一对“挛生姊妹”。二是对心脏的损害,高血压累及心脏时,往往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增加了左心室的负担,使其长期受累,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张,形成了高血压性心脏病。
B、对大脑的危害
在我国构成老年人三大死因的疾病是脑血管病、心脏病和肿瘤,而脑血管病居第一位。对大脑的危害主要来自高血压,其次是动脉硬化。因此,高血压对脑的危害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命的最危险因素。
高血压对脑的危害主要是影响脑动脉血管。高血压病的早期,仅有全身小动脉痉挛,且血管尚无明显器质性改变。若血压持续增高多年,动脉壁由于缺氧,营养不良,动脉内膜通透性增高,血管壁逐渐发生硬化而失去弹性。管腔逐渐狭窄和闭塞。各脏器血管病变程度不一,通常以脑、心、肾等处病变最为严重。而脑内小动脉的肌层和外膜均不发达,管壁较薄弱,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较差,加上长期的血压增高,精神紧张或降压药物使用不当,血压的剧烈波动,引起脑动脉痉挛等因素都可促使脑血管病的发生。
C、对肾脏的危害
人体的泌尿系统就象是一个“废水排泄系统”,也有人称为“下水道”,在维持机体内生理平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肾脏又是泌尿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脏器,它就象水处理系统的中枢部,肾脏的好坏对机体是非常重要的。对肾脏的危害除变态反应引起的炎症和细菌感染外,临床比较常见的就是高血压病。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病对肾脏的累及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病理研究证明,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主要是从细小动脉开始的,初期并无明显的肾脏形态及功能上的改变。先是肾小动脉出现硬化,狭窄,使肾脏进行性缺血,一些肾单位发生纤维化玻璃样变,而另一些正常的肾单位则代偿性肥大,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肾脏的表面呈颗粒状,皮层变薄,由于肾单位的不断破坏,肾脏出现萎缩,继而发生肾功能不全并发展为尿毒症。
肾脏一旦出现功能不全或发展成尿毒症,肾脏的损害将是不可逆转的。对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的治疗仍然是世界医学的一个大难题。当然,肾功能不全阶段多数患者病情发展是缓慢的,如果注意保护肾功能,加上合理的药物治疗,患者可稳定一个较长的时期,近几年,肾移植和血液透析的出现,肾功能衰竭的生存期大大延长。不管怎样,高血压对肾脏的危害是很大的,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D、对眼底的危害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但是,许多人却不知道医生们还可以通过眼睛了解和观察机体内部的一些情况,所以说,眼睛还是诊查疾病的“窗口”。事实也是如此,全身唯一能在活体上直接观察到的血管,就是通过眼底检查实现的。它不但能清楚地观察眼底视网膜动静脉的情况,还能了解到视神经及眼底的其他变化。因此说,眼底检查不仅是眼科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而且还是判断高血压病情程度及了解预后的重要检查手段。
4、高血压病的高发人群:
5、糖尿病人为何易发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且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的高峰比正常人提早10年出现,而伴有高血压者更易发生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及末梢大血管病,并加速视网膜病变及肾动脉和全身小动脉硬化。
那么,糖尿病为什么容易发生高血压呢?①由于糖代谢紊乱可加速肾动脉和全身小动脉硬化,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②高血糖可使血容量增加,肾脏超负荷,水钠潴留,最终可引起血压升高。高血压又可加重糖尿病引起的损害,包括它对小血管和肾脏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6、高血压与高血脂的关系高血压病人常伴有高血脂症,则高血脂症常合并有高血压,两者呈因果关系,但何者为因何者为果,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高血压和高血脂症同为冠心病、脑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两种疾病合并存在时,冠心病和脑中风的发病率远较一种疾病为高,因此,高血压和高血脂症并存时,更应积极防治,降低血压和调节血脂同时进行。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四高一多”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多并发症这“四高一多”特点。心脑血管疾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特殊检查,综合分析,明确诊断,总之,心脑血管疾病,强调四早,一早预防,二早诊断,三早治疗,四早康复。
从以上可以看出,高血压和高血脂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调节血脂和治疗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服用调脂和降压药物不仅降低血脂血压,同时也明显减少冠心病、心肌梗塞、脑中风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简言之,调脂降压治疗最根本目的是预防、延缓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目前,全球医生和患者对调脂降压治疗极其重视,降压的同时必需同步调脂,观念发生根本性变化。
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年轻化,远离心脑血管疾病应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少吃食盐和心理平衡”。
1、合理饮食,少吃食盐,戒烟戒酒:注意食物多样性,均衡性,多食五谷杂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吃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多吃三黑(木耳、黑豆、黑米),少吃油炸食品,少吃盐和蔗糖,少吃动物内脏和海鲜。冬季进补要适度,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长期吸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应戒烟戒酒。2、适量运动:
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3、心理健康:学会自控,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稳定,不为生活的不快或追求的贪婪而左右,喜怒不形于色,切忌思想情绪的大起大落。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4、定期体检:45岁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吃喝应酬者、高度精神紧张工作者,都属高危对象,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生活要快乐更要科学,心脑血管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生活方式病,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健康,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大大提前。这些病在多年前几乎是五十岁以上中老年人才会有,现在20多岁的人患心脑血管疾病已大有人在。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从青少年抓起已不是杞人忧天的口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