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中国探险协会、天路骑兵、
夏主编旅游攻略
最近,青海失联女大学生的遗骸在可可西里无人区被找到,令人感到惋惜。尽管具体细节没有公布,但不得不再次说明,独自穿越无人区可能面临着的后果,有目共睹。历史上,曾有数位著名的独自穿越无人区事件,然而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比如科考家彭加木,“中国徒步第一人”余纯顺,以及“国内顶级流浪家”刘银川。
彭加木事件
彭加木是一位生物化学家,曾15次入疆考察,对于无人区的严峻自然条件非常了解。年5月,彭加木一行科考队人员前往新疆罗布泊考察。6月中旬时,他们在扎营地遇到了一个无人区最大的麻烦——缺水。彭加木认为,让部队从沙漠无人区运水过来的成本很大,而附近就有几处水源,他决定独自出门解决水源问题。年6月17日,他独自走出罗布泊扎营地,留下一个写有“我往东边找水井”的纸条,从此便消失在神秘的新疆罗布泊无人区。
纪录片:追寻失踪的彭加木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失踪之谜
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的消息震惊了年的中国,国家曾组织了前后4次大规模的寻找,却始终没发现他的任何踪影。在此后的若干年里,许多敬仰彭加木的民间人士自发组织探险队,到罗布泊寻找彭加木,也都以无果告终。
彭加木的失踪成为0世纪世界科学界之谜,三十多年间,许多当年的亲历者都曾回忆过他失踪前后的事情,坊间也传出许多关于他失踪经过的版本。然而时至今日,彭加木的遗体没有找到,他的失踪之谜也没有解开。
彭加木(左)在新疆年考察时留影
沙漠飞来的噩耗
年6月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里传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
此时,距离彭加木失踪已经是第7天了。
也是在那一天,原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所长、时任罗布泊科学考察队副队长的夏训诚,在从北京返回乌鲁木齐的火车车厢中,听到了这个令他无法相信的广播。
在北京的家中,83岁的夏训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唏嘘不已。
“当时全车厢的人都一下子安静了,我更是不敢相信,彭加木是我的战友和同事,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赶快赶回去,到现场去找他,救他。”夏训诚说。
事实上,夏训诚当时本该和彭加木在一起。他们一起筹备了赴罗布泊的科学考察队,并制定了三期考察计划,夏训诚任副队长,彭加木任队长。但是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夏训诚突然接到了中国科学院的通知,让他参加考察团,赴美国进行沙漠考察。
在征求彭加木意见时,彭加木态度鲜明地劝说夏训诚赴美考察,不能失去难得的好机会。“他还说,从长远看,这次进入罗布泊的项目考察,关键性的专业考察是在来年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夏训诚回忆道,彭加木随信寄给他一百多张此前中国考察队在罗布泊拍摄的幻灯片,他建议夏训诚把这些照片带到美国去,并告诉全世界: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已经踏上了罗布泊这块世界瞩目的神秘之地。
这些照片确实在当年的美国科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然而让夏训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多月后,彭加木永远消失在罗布泊,再也不能兑现和他的科考之约了。
年的中国,新闻传播还只限于报纸和广播,电视都尚未普及,发出第一篇关于彭加木失踪新闻报道的人,是新华社驻新疆分社记者赵全章。
年6月0日,赵全章到乌鲁木齐机场送人,新疆八一农学院的副教授徐鹏告诉他,自己无意间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得知,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了。
这样的信息在当时是要严格保密的。出于记者的新闻敏感,赵全章在归途中,特地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门口下了车。他在新疆分院值班室核实了彭加木失踪的情况,写出了关于此事的第一篇新闻稿,但只是作为新华社内参报到了北京,并未准备公开发表。
由于是供领导看的内参,这篇新闻稿中提出搜索彭加木工作中的困难:只有一两架飞机,地面搜索人员也很不够,意在呼吁加大搜索力量。
翌日——6月1日,新华社社长穆青看了内参上这一新闻,当即决定:发公开稿。
经过中央领导批示后,新华社新疆分社在6月3日晚上,发出了关于彭加木失踪的第一条电讯。在此之前,中科院上海分院已经提前去看望了彭加木的夫人夏叔芳,让她心里有所准备。
第二天,全国的媒体都铺天盖地地以各种形式播发了这条新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进入罗布泊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时候,不幸失踪。
消息一出,举国震惊。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数次寻找的毫无结果,彭加木失踪成了当时全国最牵动人心的事情。在彭加木失踪之处,附近的居民自发组织起寻人的队伍;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信雪片般地飞向新疆,一时间,彭加木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许多人为他的事迹所感动和激励。
然而,彭加木并不是第一个在罗布泊倒下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
在过去的多年间,罗布泊一直被视为一片神秘的土地。从19世纪末开始,这里就曾吸引一批又一批中外探险家千山万水地来到此地,探究这片沙漠深处的秘密。死亡的威胁,也不曾挡住人们走近它的脚步。在彭加木失踪16年后,即将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罗布泊全境壮举的探险家余纯顺,在一场突然而至的沙暴中不幸遇难。
这片极具危险的“死亡之海”,为何具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
到罗布泊去
年的冬天,刚刚率领科学考察队从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归来的夏训诚,突然接到新疆考古所副所长穆舜英打来的电话。
穆舜英在电话中说,由中日联合组成的《丝绸之路》摄制组即将来新疆,在罗布泊附近进行实地拍摄。夏训诚被聘请为“顾问”,要组成一个“先遣队”进入罗布泊打个前站。
罗布泊在上世纪60年代被列为*事禁区,又因“文革”的关系,此地的科学考察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对夏训诚来说,能够再次进入罗布泊就像是“圆梦”一样,兴奋之余,他突然想到了老朋友彭加木。
致力于沙漠治理的夏训诚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一直在新疆进行考察和研究,因工作关系与彭加木结识多年,“我知道他一直想去罗布泊找钾盐,这个机会千载难逢。”夏训诚说。
于是,他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告诉了彭加木,彭加木当时竟高兴得跳了起来,连说“太好了”。夏训诚现在仍然记得,彭加木当时像孩子一样握着他的手,一直恳求他帮忙,与有关单位联系参加这次考察。
夏训诚回忆,当时联系的过程颇为复杂,罗布泊毕竟是几十年的*事禁区。“据我了解,《丝绸之路》摄制组此行进入罗布泊,是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的。”最终,执着的彭加木还是得到了这次进入罗布泊的机会。
“先遣队”不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考察的组织,但是每一个队员都有自己心里的“小算盘”,作为地理工作者,夏训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