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柳成刚教授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风疹荨麻疹临
TUhjnbcbe - 2021/7/27 14:31:00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1

桂枝麻*各半汤是一剂中药方剂,主要用于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无汗,身痒者。

桂枝一两十六铢(约25克),芍药一两(约15克),生姜一两(约15克),甘草(炙)一两(约15克),麻*(去节)一两(约15克)大枣(擘)四枚杏仁(去皮、尖)二十四枚

上七味,以水毫升,先煮麻*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毫升,去滓,每次温服毫升,半日许服尽。调养如桂枝汤法。

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而呈热色痒均驱。

辛温轻散,小汗解表。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身痒者。

本方为太阳病日久,表郁轻证的主方,既用于有麻*汤证,又用于有桂枝汤证。方中桂枝汤与麻*汤按1:1用量合方。方名为桂枝麻*各半汤,实则是桂枝、麻*二方剂量的三分之一,为发汗轻剂。取麻*汤发汗解表,疏达皮毛,以治表实无汗;取桂枝汤,调和营卫。两方合用,又小制其剂,乃有刚柔相济,从容不迫,异道取功之妙,既有小汗解邪之效,又无过汗伤正之弊。

1、感冒、流感:本方用于感冒、流感,或其它发热性疾病。症见:表郁日久不解,恶寒发热,无汗,身痒,脉浮者。

2、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用于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具有风寒束表,营卫不和之证者。本方酌加防风、蝉衣。

3、产后发热。

4、外感风寒证。

2

中医学对荨麻疹的定义,早在《*帝内经》中就把荨麻疹称作“隐轸”;在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里边把荨麻疹称作了“瘾疹”;在隋代巢元方著名的《诸病源侯论》一书当中,把荨麻疹称为隐轸、隐胗、赤疹、白疹等;清代《外科大成》把荨麻疹称作“游风”;何梦瑶在《医碥》中把荨麻疹称作了“风疙瘩”,大体上这些古代对于荨麻疹的不同的命名,都不离疹、风、隐等几种。在《诸病源侯论》、《神农本草经》以及《丹溪心法》等著作中,对荨麻疹常用的名称,常称为叫“风瘙瘾疹”。所谓的“风”,是指荨麻疹与风邪关系密切,因为荨麻疹在发作的时候,往往此起彼伏、时隐时现,正好类似于风善行数变的特点;而“瘙”是指荨麻疹的主要特点是瘙痒;所谓的“瘾”是指风团时隐时现,发病迅速消退也迅速;所谓的“疹”是指其皮损形状特点突出皮肤表面,这四个字概括了荨麻疹的病因特点、主要症状以及皮损。中医将慢性荨麻疹可分为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风热型慢性荨麻疹及风寒型慢性荨麻疹,其中风寒型慢性荨麻疹最为常见。该病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其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进而受到风邪侵袭,使邪气郁于肌表。因此,中医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时主要遵循调和营卫、祛邪止痒、疏风散寒的原则。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是指患者的皮肤、黏膜和血管出现超过6周的暂时性炎性充血及组织内水肿的症状。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其躯干、面部及四肢不定时出现瘙痒性风团及斑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时间并不固定,可每日发作数次,也可数日发作一次。以往,临床上常使用盐酸西替利嗪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该药虽可缓解其病情,但其用药后常可出现头晕等不良反应。慢性荨麻疹是指患者皮肤、黏膜中的小血管因出现暂时性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该病患者的皮肤及黏膜上可出现大小不等的瘙痒性风团,并可出现腹痛、腹泻及气促等症状。目前,西医主要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

3

李某,男,51岁

初诊:.05.16

症状:皮肤痒,每年春季遇风发作,皮肤痒,有抓痕;

舌脉:舌淡苔白,脉弦细。

处方:桂枝麻*各半汤加减

麻*10桂枝10杏仁10炙甘草15

生白芍20薄荷15荆芥15防风10

生石膏15地肤子20蛇床子20白藓皮20

生地30牡丹皮10蝉蜕15

9付水煎服

二诊:.05.22

症状:皮肤痒好转,无汗,不痒;

处方:上方加生白术30*芪30

7付水煎服

罗某,男,22岁

初诊:.05.15

症状:荨麻疹病史5年,春季易发作,身痒无比,难以入睡;

舌脉:舌淡苔白,脉细数。

处方:桂枝麻*各半汤加减

麻*10桂枝10杏仁10炙甘草15

生白芍10薄荷10荆芥10防风10

生姜3片大枣3枚

7付水煎服

二诊:疹退痒止,嘱停药。

4

按:桂枝麻*各半汤是由桂枝汤、麻*汤合方而成,故想要理解桂枝麻*各半汤,就要先认识麻*汤与桂枝汤。第1条太阳病提纲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究其内在规律,脉浮是指脉道中靠近浅表的血管高度充血,体现全身气血外走之势;头项处于人体上部,其疼痛表明全身气血上走之势;恶寒体现正邪交争于表,太阳病提纲即描述正邪斗争在外、在上、在表的病理状态。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汤主之”。是正气不虚抗邪强烈,欲汗出而不得的状态。气血郁滞在上而头痛,郁滞在外而身疼,机体向外汗出无门,热随津聚则发热,此时用麻*汤发汗助正气一臂之力,病随汗解。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描述太阳病邪正斗争中,虽出汗但不能病解的状态。汗出后即脉缓、恶风,但此汗出非“药汗”而是“病汗”。尤怡《伤寒贯珠集》提到“桂枝汤不特发散邪气,亦能补助正气,以其方甘酸辛合用,具生阳化阴之妙”。故要解除此太阳中风,一方面用桂枝辅助发汗,一方面补充出汗来源,桂枝汤中生姜、大枣、甘草乃至汤后的“啜热稀粥”皆有补充汗源、助养正气之意。为此,笔者结合历代医家观点以及古今应用,总结本方两点使用指征。①从整体病况来讲:本方的适应证处于麻*汤与桂枝汤之间,机体欲向上向表抗邪,同时需兼顾内在正气与津液不足的情况,从某些方面可以理解为“小发汗”。②从病位上说:此方治疗疾病反应在表与肌肉之间或偏向于表,未能入里,亦不能出表。

柳成刚教授出诊时间:每周六上午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柳成刚教授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风疹荨麻疹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