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麻黄升麻巧治咳
TUhjnbcbe - 2021/12/3 8:58:00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169886.html

麻*升麻汤治疗反复咳嗽病例二则

诊治现场

案例1

患者刘某,男性,62岁,退休人员,因“反复咳嗽20年,再发半个月”于年1月9日就诊。

患者自诉过去20年每逢冬天或气温骤降均可诱发咳嗽,曾多次诊断为“肺炎、支气管扩张”,西医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易复发。半月前因感冒出现咳嗽咳痰,痰色淡*,质黏,咽干,夜间呛咳明显,影响睡眠,偶有胸闷气促,休息后稍有缓解,特来寻求中医诊疗。

刻下: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咳嗽,干咳少痰,质黏,咽痒,夜间呛咳明显,影响睡眠,偶有胸闷气促,休息后自行缓解;口干口苦,自觉口中有异味,偶有耳鸣,烦躁易怒,无明显发热恶寒,无恶心呕吐,纳一般,眠差,大便质稀,小便清长,舌暗少苔,脉细弦。

处方:

蜜麻*6g,升麻15g,当归15g,天冬15g,玉竹15g,赤芍20g,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5g,*芩10g,茯苓30g,桂枝10g,白术10g,炙甘草6g,干姜10g。

5剂,每日1剂,每日2次,早晚分次温服。

1周后复诊,症状明显减轻,嘱其守原方7剂。1周后电话追访诉已愈。3月后回访,未再复发。

案例2

患者张某,男性,71岁,退休人员,因“咳嗽咯痰伴气促1周”于年1月9日就诊。

患者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西医给予抗感染、化痰止咳等治疗后好转,但仍不时有咳嗽咳痰,多于天气变化时发作,1周前出现咳嗽,咯白痰,量少质稠难咯出,气促,活动后加重,无发热恶寒,无下肢水肿,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特来寻求中药治疗。

刻下:神清,精神疲倦,咳嗽,咯*痰,量少质稠难咳出,咽干,易汗出,稍气促,活动后加重,偶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休息后自行缓解,口干口苦,喜冷饮,无发热恶寒,无潮热盗汗,无胸闷胸痛,纳少,易腹胀,喜温喜按,睡眠差,夜间尿频,4~6次/晚,每次尿量少,色清,无尿急、尿痛,大便时干时稀,稀便居多,舌尖红,舌苔薄白,脉弦滑。

处方:

蜜麻*6g,升麻15g,当归20g,天冬15g,玉竹15g,白芍15g,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0g,*芩10g,茯苓20g,桂枝10g,白术10g,炙甘草6g,干姜10g。

5剂,每日1剂,每日2次,早晚分次温服。

1周后复诊,症状明显减轻,嘱其守原方12剂.1个月回访,未再复发。

两则案例中患者症状相似,老师是如何辨治的?

李赛美教授

上两位患者皆以“咳嗽咯痰”为主症,痰质黏稠,色*,难以咯出,咽干咽痒,为肺胃实热灼伤津液,邪扰上焦的表现;大便质稀,为脾阳不足致中焦虚寒,水湿不化,清浊不分之候。《伤寒论》第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下者,为难治,麻*升麻汤主之。”此为典型的阳气内郁,肺热脾寒的上热下寒,正虚阳郁之证,治当发越阳郁,清上温下,方拟麻*升麻汤。

麻*升麻汤是《伤寒论》中最复杂的一首方剂,麻*、升麻两味药主要强调辛散祛邪,方中还含有白虎汤的意思,麻*升麻汤证热在肺胃,所以方中石膏、知母清胃热,又用*芩清肺热;再加玉竹、当归、芍药、天冬养血活血,以及针对中焦虚寒的苓桂术甘汤加干姜。这个方的药味比较多,但是每味药的用量都不大。仲景组方的特点,小方子中每味药的剂量往往很大,而且救命的时候往往要顿服,譬如桂枝甘草汤、干姜附子汤这类,实际用量当于一般用量的三倍。而大方子中每味药的剂量往往很小,乌梅丸虽然用到枚,但最后是做成丸药,每次只吃几丸,实际用量并不大。这里的麻*升麻汤药味同样很多,但用量最大的麻*也只有二两半,另当归、升麻均为一两六铢,其他药物则是精确到分、铢,这在仲景方中是比较少见的,而且即使是这么小的量还要分温三服。药味多、剂量轻是本方的特点。在临床上我们使用麻*升麻汤不一定要看到咳吐脓血,只要抓住肺胃有热、脾有寒,再加阳气内郁的病机,就可以使用麻*升麻汤。案例1中刘某素有慢性肺炎病史,宿痰作祟,瘀阻肺络,气滞血瘀,久咳入络生瘀,遂见舌暗少苔,脉细弦,兼有肺热,方中取赤芍清热活血散瘀,而案例2中张某平时咳嗽咯痰后易汗出,津液耗伤,阴液亏虚,且患者年过古稀,正气亏虚,血气不足,遂见舌质红舌苔干*,脉弦滑,方中取白芍养血敛阴止汗。

临床上应该如何治咳嗽?

李赛美教授

咳嗽是一个常见症状,咳是有声音而没有东西出来,嗽是有东西出来而没有声音,经常合在一起出现。咳嗽看起来是很简单的病证,但实际上牵涉到各种病因和多个脏腑。如果是感冒导致的咳嗽,或许可以吃几剂药就能痊愈,但如果不小心误治或者失治,那么情况就糟糕了,治疗起来非常棘手。古人有云“诸病易治,咳嗽难医”,可见不能小看咳嗽。平时我还是喜欢使用伤寒经方来治疗咳嗽,一般而言,如果出现咳嗽,干呕,发热,小便不利甚至咳喘,那么属于外寒束表,饮邪上犯,肺气不降,可以用小青龙汤外散表寒,内化水饮。如果咳嗽,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脉弦,考虑邪在半表半里,导致三焦通调失职,水道不利而犯肺,治疗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和生姜,加五味子和干姜。如果咳嗽喘促,甚至不能平卧,四肢沉重疼痛,下利,小便不利,辨证为阴寒内盛,水饮内停,上逆犯肺,可以用真武汤加五味子、干姜和细辛。如果咳嗽,心烦,睡不着,口干,呕吐,考虑是阴虚水停,水热互结而上迫于肺,用猪苓汤。如果咳声高亢,四肢轻微发凉,肚子痛,考虑是肝气郁结,三焦失畅而肺气上逆,选用四逆散加五味子、干姜。总之,治疗咳嗽必须要分清表里、寒热、虚实,并且明确病位,紧扣病因,强化六经辨证。本案例中的两位患者,均有多年的慢性肺系疾病史,咳嗽迁延日久,传变到厥阴肝经,肺胃有热,上犯咽喉,咳嗽咳痰;中焦脾寒,运化失司,大便稀溏,这是很明显的上热下寒之证。而厥阴病最本质、最常见的证候就是寒热错杂证,病证复杂,寒热虚实都有,清热会伤阳,温阳又助热,正如尤在泾所言:“阴阳上下并受其病,虚实寒热混淆不清,欲治其阴,必伤其阳,欲补其虚,必碍其实。”所以仲景曰“难治”,理在其中矣,所以此处用麻*升麻汤清上温中,健脾益气养阴,润肺清热,效果不错。

“久咳不愈,重用当归”,是否正确?

李赛美教授

当归性温、味甘辛,归心、肝、脾经,功效为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妇科要药,但很少人想到当归还能治咳。《神农本草经》云:“(当归)主咳逆上气。”且《本草从新》中有当归“治虚劳寒热,咳逆上气”的记载,用于治疗久咳、夜咳,颇有良效,故本品亦可用治咳喘短气,常与祛痰止咳平喘药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苏子降气汤,当归与苏子、半夏、厚朴等同用,治痰涎壅盛,咳喘气短;治肺肾阴虚,水泛成痰所致的咳嗽呕恶,喘逆多痰,痰带咸味,再如《景岳全书》金水六君煎,当归配熟地*、陈皮、半夏等药,有补肺益肾、化痰止咳之功。其用法应以辨证施治为前提,当归为味甘辛、性温的血分药,故其治久咳、夜咳,必须是病证属寒,或阳气不足,或咳久耗伤营血、血郁而气滞者方可用之。《本草汇编》曰:“当归,其味辛散,乃血中气药也,况咳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故用血药补阴,则血和而气降矣。”近代对当归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当归挥发油所含藁本内酯对气管平滑肌具有显著的松弛作用。综上,当归对于临床上治疗咳嗽是有一定的证据和疗效的,但是要建立在辨证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养血止咳平喘之功。

岭南医家少用麻*,教授您有何心得?

李赛美教授

麻*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神农本草经》:“(麻*)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去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咳喘、风水浮肿等病症。麻*是张仲景常用的发汗药,书中记载的麻*,在煎药的时候均要求先煎,去上沫,不然易引起汗出过多而“心烦”。而岭南地区医家多自成一派,认为岭南常年湿热,毛孔腠理开放,故使用麻*较少,甚至有的医生一辈子都不敢使用麻*汤。其实祛湿的渠道有很多,可以从二便,也可从表从汗解,广州中医药大学刘敏教授使用肾气丸治疗水肿时,就喜欢加用3~5克麻*,利水效果明显增强。所以我们只要辨证准确,就可大胆使用。

责编

李奕诗、袁颢瑜

审核

李赛美、曾纪斌

(医案出处《李赛美六经辨证医案(师承带教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错误请联系

感谢您的支持与转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麻黄升麻巧治咳